【正見網2003年09月29日】
中國有關部門擬訂了對怒江進行13級梯級水電開發的規劃。這引發了是否對怒江進行開發、13級水電對怒江生態環境的影響,並引深到現代水利工程的利弊及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等等問題的探討。
怒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南麓,流經西藏、雲南,通過緬泰邊境入安達曼海,是一條國際河流。怒江峽谷的險峻與雄奇勝於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峽谷,只是尚未被世人了解。它是地球陸地表面最險峻的地區,而且全流域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基本完好,尚無一處工程,並且,許多深山密林還沒有人類的足跡。
近代的水利建築帶給不少人們建壩時始料未及的後果。 一位專家指出,「100 多年來,怒江河谷始終是世界各國科學家最為關注的生態熱點地區之一。一旦對這個尚有很多未解之謎的世界瑰寶動「手術」―攔起13道大壩,我們的損失將是毀滅性的。」
怒江流域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作為我國三大生物物種聚集中心之一,其重要性位居我國 17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之首。該地區擁有我國 205 種以上的高等植物、25% 以上的野生脊椎動物,擁有 77 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 34 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怒江中的魚類有 2/3 為本流域所特有,其中有 4 種為珍稀種,被列入紅皮書。
專家認為「水利大壩對於眾多魚類及瀕危魚類的危害,遠遠大於濫捕和偷獵, 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一位專家舉例說,長江鰣魚是一種回遊魚類,它們有特定的產卵場和回遊路線,由於峽江修了一個壩,破壞了它的產卵場,過去年產 1500 噸,現在一條也沒有了。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年葛洲壩合攏時,中華鱘直往壩上撞,一條條撞得頭破血流,相當慘烈。現在中華鱘雖有了新的產卵場,能有機會產卵的魚卻很少,這個種群還是面臨滅絕的危險。
在金沙江流域的合江―雷波珍稀魚類國家自然保護區,由於大壩的建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氏鱘、白鱘和胭脂魚,世代相傳的激流回遊途徑與產卵地被強行「遷移」。有消息說,湍急的河流變成平靜的水庫或人工河道或徹底乾涸,一些世界上罕見的特大型淡水魚類正一步步陷於滅絕的境地。 梯級水壩阻斷大量珍稀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活走廊,導致它們滅絕的實例並非中國獨有。據哥倫比亞海洋漁業部估計,因哥倫比亞盆地的大壩而造成的鮭魚漁業損失,在1960至1980年間就達65億美元;大壩已滅絕了法國多爾多涅河、塞納河等五條河流中的鮭魚;印度鰣是南亞一種有重要商業價值的遷徙魚,由於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大壩、印度的斯坦利大壩和薩達爾大壩的修建,印度鰣已在印度南部的主要河流中消失。
怒江中70% 都是土著魚類,其中的裂腹魚等更是世界級的珍稀魚類。大壩的建成對這些魚類是什麼樣的命運?
怒江流域有珍貴的野生稻,這些珍貴資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和惟一性使其成為我國乃至整個人類的寶貴財富。這些野生稻是中國極其重要而珍貴的基因庫,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種群。大壩將使怒江下游 30 公頃野生稻面臨危機。
一條河流,一崇山脈都是有生命的,並與他們連繫的土地、湖泊、樹木等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系。對其中一物的任意干預都會影響到整個生命體系。人類單方面對自然的任意索取都會對自然和人類本身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20世紀70年代初建成的埃及亞斯文水壩。表面上看,這座水壩給埃及人帶來了廉價的電力,控制了水旱災害,灌溉了農田。然而,實際上卻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首先是大壩建成之後,尼羅河兩岸綠洲失去了肥料的來源,又沒有足夠的淡水沖刷土壤中的鹽分,土地鹽漬化、沙漠化越來越嚴重,埃及這片美麗富饒的綠洲日漸消失; 由於尼羅河水定期泛濫的現象消失了,大量淤泥被攔截在水庫之中,使尼羅河谷地和入海處肥沃的三角洲平原漸漸縮小,一些原先建在入海口前沿的工廠、港口建築已被水淹,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險;災難還遠不止這些,截流之後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1965年地中海產沙丁魚1.5萬噸,而大壩建成後的第二年(1971年),埃及海域已經見不到沙丁魚了;大壩建成之後,尼羅河下游成了靜止的「湖泊」,這又為血吸蟲、蚊子的繁殖提供了條件,亞斯文地區附近居民的血吸蟲發病率高達80%-100%。
亞斯文水壩造成了生態破壞,給埃及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計的,也引發了世界對水壩發電的反省。
世界水壩委員會(World Cmmission on Dams)主席Kader Asmal說,全世界已花費了兩萬億美元建造了4.5萬座大壩。這些水庫(總面積相當於英國的6倍)散布在全球61%的河流上。100年以來,地球上幾乎每天出現一座大壩。但是幾乎所有的水壩計劃書都高估了水庫的使用壽命及工程效益。事實上,大部分水壩都不能達到其預期目的。科學家指出,水電工程的負面效應――除了眾所周知的對地質和地理環境的危害,施工也會改變地形地貌造成隱患,並加劇和誘發地質災害;庫區的泥砂淤積會抬高河床,並阻塞航道。流水在靜止時所經歷的化學、熱力和物理變化,會嚴重污染水庫和下游的河流。可以說,水質退化的程度與水庫保持的時間相關,在大壩後面儲存了數月甚至幾年的水,對大壩以下幾十公裡以遠的河流生物來說是致命的。
另外,水庫在截留沉積物的同時,也截留營養物質,因藻類大量生長導致水庫的水富營養化,使水質不適合飲用和工業使用。水庫蓄水後,被淹沒的植被和土壤的分解以及腐爛的有機物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並釋放沼氣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樣導致溫室效應。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水電是清潔能源。
據巴西亞馬遜流域國家研究所的研究:圖庫魯伊水庫在1990年開始注水以後的6年裡,排放了945萬噸二氧化碳和9萬噸甲烷;巴爾比那水庫在蓄水後3年裡,排放了2375萬噸二氧化碳和14萬噸甲烷。圖庫魯伊水庫對溫室效應的影響相當於一個生產同等電力的燃煤發電廠的60%;而巴爾比那水庫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比一個生產同等電力的燃煤電廠還要多20%。
目前,在中國西部修建大壩的浪潮中,大渡河的全流域規劃是開發電站356座,裝機容量1779.14萬千瓦;金沙江幹流共規劃建設大型水電站14座,都是裝機百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水電站;瀾滄江幹流在雲南省境內規劃為14級梯級開發,總裝機容量約2259萬千瓦,上游段正在進行規劃,初步分6級開發,總裝機容量704萬千瓦,中下游段為兩庫8級梯級開發……其中,許多壩高在100米以上,因建壩淹沒耕地、林地均以千畝萬畝計,各水庫設計壽命數十年上百年不等。
科學家指出,如果考慮到水庫的老化與退役,在怒江這樣湍急的河流上建壩就更不值得了。由於嚴重的水土流失,大型電站水庫都會被快速淤積。大渡河上的龔嘴電站水庫在建成後10年內便讓泥沙吃掉了超過40%的庫容――僅僅20年,50多米深的水庫,淤得只剩下20米。從10年前開始,龔嘴水庫只能勉強進行徑流發電,完全失去了調節能力。紫坪鋪水庫的設計壽命是200年,這和已經有2257年歷史但仍在運轉的都江堰相比,幾乎不值一提,而以目前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狀況和已有的許多實例來看,有專家預計它的壽命也許只有幾十年。由於嚴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庫淤積,四川省平均每年損失水庫庫容1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年報廢一座大型水庫。
中國的大壩已經占到世界的半數以上,並且有了深刻的教訓。大壩能夠發電, 能夠給人類帶來種種便利的生活。與此同時,也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那麼,人類與人類生命之源-水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在歷史上,大禹以疏導治水而成。具有兩千多年生命的都江堰與其至今仍發揮著巨大效益的實例都為我們點明了出路。
參考資料
中國要不要保留兩條生態河流
水壩功能有沒有虛妄性
水電是不是清潔能源
四川新聞網 http://www.newssc.org
科學探索 http://sxq.chinacc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