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失眠」

王元甫


【正見網2018年01月06日】

西醫治療失眠,不論原因是什麼,不論年輕或年老,都只能給安眠藥。醫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安眠藥只適合短期間使用(一、兩個星期),不建議長期使用;但是實際上,許多病人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或成癮性,必須長期服藥,甚至可能必須服用一輩子。古代中醫對失眠的看法與西醫不同,我們就來探究古代中醫如何看失眠,對現代人是不是能有所啟發?

失眠的原因

為甚麼會失眠呢?古代《黃帝內經》說的很詳細,但對現代人來說是有些複雜,因為這牽涉許多中醫知識。黃帝問岐伯說,生病不能睡覺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說,是衛氣不能進入陰(內臟),仍停留在陽(體表);衛氣停留在體表,就使陽氣滿溢;陽氣滿溢,陽蹻脈就旺盛;衛氣不能進入內臟,陰氣就虛弱,所以就目不瞑(眼睛不能闔眼)而失眠。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

失眠是現代用語,古代稱目不瞑、不寐、不得臥、不得眠等等。衛氣是保衛人體的陽氣,白天清醒時,走在體表;夜晚要睡覺,就進入五臟(肝、心、脾、肺、腎),與陰氣結合。陽蹻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足太陽經分出的脈,它掌管眼睛的開闔。衛氣走在體表,陽蹻脈就會旺盛,眼睛張開而清醒;衛氣走入內臟,陰蹻脈就會旺盛,眼睛閉起來睡覺。

年老失眠

《黃帝內經》還提到老年人為甚麼容易失眠。老年人與年輕人在生理上大不相同,年輕人氣血旺盛,營衛之氣運行順暢,所以白天精神好,晚上好睡覺;但是老年人因為氣血衰弱,營衛之氣運行不順暢,並且五臟(肝、心、脾、肺、腎)之氣不協調,所以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

陰虛失眠

除了生病失眠、年老失眠,還有很常見的陰虛失眠。陰虛是精血不足或津液缺乏所引起的陰陽失衡狀態,陰虛為甚麼會引起失眠呢?人體的陰與陽是相對的,如果陰代表寒,則陽代表熱;陰虛使得陰不能制約陽,陽氣就會旺盛,引起有熱、有火的證候,也就是陰虛火旺證,臨床表現為形體消瘦、口乾、失眠、潮熱盜汗、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等。

漢代醫家張仲景在《傷寒論》,提出治療陰虛失眠的黃連阿膠湯。黃連阿膠湯的作用是滋陰瀉火,黃連、黃芩清心火,雞子黃養心陰、養心血,阿膠滋腎陰、滋腎水,阿膠是驢皮所熬制,而雞子黃是雞蛋的蛋黃。

陰虛失眠常見於壓力與情緒所引起的精神疾病,過度的情緒反應(喜、怒、思、悲、恐)會傷害五臟。 《黃帝內經》說:「肝藏血」,「怒傷肝」,肝臟儲藏血液,但是憤怒會耗損肝臟所藏的血,而傷肝;又說:「腎藏精」,「恐傷腎」 ,腎臟儲藏腎精,但是恐懼會耗損腎臟所藏的精,而傷腎。所以壓力與過度的情緒反應會耗損肝血與腎精,造成陰虛火旺,而引起失眠。

失眠與元神

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元神與失眠的關係說:「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景岳全書‧不寐》)

中醫所說的「神」,道家稱為「元神」。睡覺的基礎在陰血,元神是其主宰;元神安定,就能睡覺;元神不安定,就不能睡覺;元神不安定有兩個因素,一個是邪氣的干擾,一個是營氣的不足。 《黃帝內經》講「心藏神」,心為元神之宅,又稱為神室;元神屬陽,元神需要陰血的濡養才能安定,如此才能睡覺。

治療失眠

失眠與生命三寶精、氣、神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講到失眠與衛氣,就是與「氣」有關;張仲景講到陰虛失眠(精血不足),就是與「精」有關;張景岳講到失眠與元神,就是與「神」有關。其實,治療失眠只需要好好運用精、氣、神,人與生俱來的三個法寶。

養神的好方法是《黃帝內經》所講的「恬惔虛無」,就是看淡名利,去除私心,注重公益,修養「道德」。鍊氣功也講重德,是同時保養精、氣、神的好方法,重視道德又持之以恆的煉功,這樣失眠就慢慢不藥而愈了。就我所知,許多失眠的人煉「法輪功」,都不再失眠了,這是很好的方法。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