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評註:南轅北轍

王舍微


【正見網2020年10月24日】

【原文】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評註一】若將「我欲之楚」喻為返回生命之家園,而「方北面而持其駕」象徵著人反向而行,離家愈遠耳。

【評註二】「吾馬良」、「吾用多」、「吾御者善」象徵著人類科技能力發展程度愈高,愈容易「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評析】春秋時期,商鞅見秦孝公,前三次先後講了帝道、王道、霸道,秦孝公均未接受。第四次,商鞅講了強國之術(強道),秦孝公真正心動了,「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秦國雖然後來掃六合,成就了始皇帝,但很快就分崩離析。縱然踐行帝道,也不是人類的終極之理,帝道之上尚有天道。違背天道而行,人類會離返本歸真愈來愈遠,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返回幸福家園之路終將是南轅北轍。商鞅作為一個社會精英,為了實現個人抱負,投君王所好,明知其險而為之,最後個人同樣也是受害者。

【批註】回歸傳統價值,還是與時俱進?張果老倒騎驢的啟示,向前走就是往後退,「退步原來是向前」(布袋和尚偈詩)。如果隨著下滑不斷降低社會的道德準則,最後的底線又在哪裡呢?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