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與生態:南水北調-漢水流域

陳思 編輯


【正見網2004年04月01日】

中國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擬從長江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向北。專家認為過量引水將導致漢水流域水生態嚴重失衡,並引發系列經濟社會問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擬從丹江口水庫調水80億立方米至145億立方米後,漢江中游水位平均下降0.6~1.3米,其中下游的不利影響主要有:

一是漢江中下游有耕地1 829萬畝,涉及20個縣市,沿江200多個泵站大部分將不能提水灌溉,僅襄樊市就有3000眼機井面臨報廢,100多萬畝農田將面臨無水灌溉的威脅。

二是沿江各城市水廠的供水將受到影響。如年供水能力在700萬噸以上的沙洋鎮水廠,當流量出現小於500立方米/秒時,水廠的設備將無法運轉,城區8萬人口、1 200家企業及公共事業單位的用水將沒有保證。

三是漢江航運能力下降。以襄樊為例,當流量小於800立方米/秒時,枯水時間將由現在的年平均2~3個月延 長到7.7個月;中水時間將由現在的年平均出現7~8個月減少到3.2個月。水位下降還將導致淺灘增加,航道受阻,停航率增加40%。

四是魚類種群減少、 漁業產量下降。漢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淡水養殖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水產品總量占全省的32.93%。中線調水後,由於下泄水溫降低且水中不含浮游生物,影響了壩下江段的家魚產卵場和天然魚類的生存條件。如襄樊市漢江水域擁有天然魚類73種,年捕撈量在8 000噸以上,調水後將有23個魚產卵場受到影響。專家預測,天然魚產量將減少60%。

五是水質污染加重。調水後,漢江中下游江段流量減少,流速變緩,水位穩定,大大降低了漢江對沿岸工業和生活排放污染物的稀釋自淨能力,導致水質惡化,加快浮游藻類的生長,加重業已出現的「水華」現象。

六是安置移民工作艱巨。丹江口水庫加壩後,水位抬高到170米,淹沒範圍涉及湖北的丹江口市、鄖縣、十堰市、鄖西縣和河南淅川縣,共五縣市、50個鄉鎮、492個村。淹沒線 下人口22萬,農用地23.49萬畝。

1949年以來, 中國治水, 先是治理黃河, 治理到現在, 黃河一年中有200多天斷流;再是治理淮河, 淮河上能建水庫的地方都建了水庫,淮河的洪水災害如舊,最終導致淮河的水質急劇下降,現在淮河的水源已不符合飲用水標準;治理海河,致使海河無水入渤海,成了一條內陸河。最後給長江動手術,長江的洪水災害不是少反而更加頻繁。

中國水利部門已經發現, 用不了30年的時間,長江流域就無多餘的水量可以北調。南水北調工程將帶給人民是福利還是災難呢?

參考資料

《水壩建設的生態困惑》
《大西線調水工程--已經瘋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