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傳統呵護下的安適感

北美大法弟子 淡玲瓏


【正見網2021年08月26日】

我的女兒讀建築設計專業,和業內人士有機會多多接觸,也了解到了這裡西方主流社會更多的普遍現象。

有一天,我女兒告訴我,在這裡,很多有錢的人喜歡到僻靜而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去生活。他們也許會在人煙稀少的山上或湖邊出資造一棟房子(可能出錢請建築設計師設計房子,而且常常喜愛傳統風格的房子)、欣賞與世隔絕般的無污染原始的自然山水美景和寧靜,(可能與世隔絕到,比如常常看到鹿出沒而不是人影);也許會到一個人口稀少的小鎮去出資購買或建造一棟房子,低調的生活在那裡,小鎮上的居民也許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和全部實力。

那種小鎮,民風淳樸親切,沒有奢侈品買賣和燈紅酒綠的生活,只有基本生活必須的設施,這些基本設施規模小的和這個小鎮上稀少的人口匹配,不過這些基本設施卻「麻雀雖小」一應俱全,比如有教堂、集市,商店、學校、郵局、救火站、警署、理髮店、藥房...規模雖小,但是夠用。如果小鎮居民實在有需要緊急到大醫院就診,大醫院則會用醫用直升機運送居民到小鎮外附近的大醫院(不是緊急就醫的情況居民則可以自家開車去大醫院)。這些富人往往穿著普通,消費理智,行為低調,外人很難看出來他們是有錢人,很可能以為他們只是普通人。住慣在那裡的富人,常常表現出,去到一般的城市裡已經感到「人怎麼那麼多」而感到煩了(而其實西方社會有時候城市的市中心也人口稀少的象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的城鄉交界處那樣。)。

我覺得,正常社會主流社會的人,相對來說,好像沒啥攀比心、就只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愛「炫富」,不愛過於追逐或炫耀「時髦玩意兒」、也不大愛扎堆通過在人群中找熱鬧而填補「心裡的空虛」、也不大會因為一直「寧靜度日」而感到「憋的慌」。也許正常的社會相對來說總體上價值觀比較穩定。在信神的社會文化基礎還保留在那裡的正常社會,往往人們的心裡深處還比較仰賴神的保護、精神生活的滿足往往來源於基於信神的社會文化。傳統中,對於如何在生活上獲得各方面的滿足與和諧也有相應的說法,往往人們按照傳統的理念想問題更容易安適。

這使我想到在中國古代傳統社會,做官的告老還鄉、有名人士隱居鄉野等等,往往並不追逐燈紅酒綠或者熱鬧扎堆,而是安享田園生活或者深山野趣,同時比較注重保持傳統道德理念氣節等等。

也許不論東西方,人類的自然的社會中、人的自然的本性裡都有「有神呵護」的潛意識,並且有一種淡然處世的本能和珍惜神給人的道德理念的自覺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