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5月03日】
小朋友,你們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
答:印出來的。
對,錢是印出來的。
那麼在沒有印刷設備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呢?(孩子們搖頭)
在很久以前,人們通過交換這種方式來得到自己的需要的東西。
用我養的雞換你種的糧食,叫物物交換。
漸漸的,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交換的物品越來越豐富,人們很難直接交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甲:有1隻小狗,想要玉米
乙:有玉米,想要斧子
丙:有斧子,想要1隻小狗
問題:小朋友,請你來想一想, 甲怎樣能換到糧食呢?
1.貝幣——最早的貨幣形式。
東西換來換去,太麻煩了。於是人們發明了——貝幣,用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貝幣是中國最古老的錢幣。人們用貝幣直接購買物品就方便多了。
「寶貝」一詞就是這麼來的,即以貝為寶。後來貴重的、珍奇的東西或疼愛的人都用寶貝來表示。跟財富有關的字,大都帶有貝字旁,貧、貴、賺、賞、財、貢
2.鑄造幣——金屬貝幣
到了商代晚期,採集貝殼已經不夠用了,人們開始使用金屬貝幣,用青銅製成。我們中國是最早開始使用金屬貨幣的哦!
戰國時期,各個國家使用自己鑄造的金屬錢幣。
這個象什麼?象鏟子。這是布幣。當時兩週、魏國、 韓國和秦國使用。
這個象什麼? 象刀,這是刀幣。當時齊國在使用。
秦半兩
之後秦朝統一六國,設計全國統一的銅錢——半兩。一枚錢有半兩那麼重。所以叫秦半兩。
這種外圓內方的銅錢沿用了兩千多年哦。
漢五銖
西漢使用的五銖。錢重五銖,顧名思義「五銖」。
唐朝——開元通寶
從唐代開始,銅錢不再以重量命名,以「某某通寶」命名。這是開元通寶。「開元」的意思是開闢新紀元。「通寶」的意思是流通的寶貨。
3.紙幣的產生
銅錢很重,攜帶不方便,買東西一枚一枚支付很麻煩。北宋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我們中國現在使用紙幣和金屬貨幣(硬幣)。
4.銅錢的涵義
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銅錢都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中間有什麼呀?正方形的孔。古人為甚麼把銅錢設計成這樣呢?
古代的銅錢,外圓內方,圓象徵天,是先天的智慧,這是經商的根本;方象徵地,是個人修為,要誠實守信。銅錢在市場上交易流通的時候,不容易被折毀象徵長壽,銅錢可以長時間使用不缺象徵道義,所以能夠長久。
「錢」也有泉的意思,在具備了應有的智慧與修為後,做生意的時候「錢」就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湧進。
5.白白的物質——德
小朋友你們喜歡錢嗎?為甚麼?用錢可以買好吃的和好玩的。
其實人身體周圍有種物質,當然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在另外的空間,他是白白的。這種物質叫德,他是吃了苦做了好事得來的。
比如兩個人打架,一個人打另一個人一拳,他打的同時會從打人這一方的身上飛走一塊白白的物質-德到被打的那個人身上,打的多重,就有多大的德飛到那人身上。被打的人認為自己受了欺負了,啪回給打人的人一拳,這樣的話,他又把那塊德給送回去了,想想,打一下不解氣,他又多打一下,從自己身上又飛走了一塊德給了對方。
那麼這個德有什麼用呢?他可以像貨幣一樣流通,你的德很多,就可以當大官發大財,比如你做生意想掙錢,用德就可以換很多的錢,德少的人要飯都要不到,因為沒有德來做交換。
過去老人講吃虧是福,可能小朋友不知道是甚麼意思。吃虧怎麼是好事呢?因為當別人占了你的便宜,你在吃虧的同時,他會把德給你。
古人講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積德行善」都是這個道理哦。
6.以德經商
下面講一個清朝時的晉商喬致庸以德經商的例子吧! 茶葉店的老闆們把錢給喬致庸,讓他替大家到南方買茶,把茶葉運回來分給大家。運回來分給大家後,茶葉店老闆說:「給我稱一下這個茶葉,看夠不夠份量。」他的夥計稱量後高興地說:「老闆,每包是一斤二兩。」喬致庸每斤多給了二兩。老闆一聽特別高興說:「快,趕緊重新打包,變成一斤的!」
旁邊的老者就說:「完了,以後這個茶葉生意全部都是喬致庸的了!」
7.無「尖」不商
小朋友,聽說過「無奸不商」嗎?但是在過去和現在說的可不是一會兒事呢?過去說的「無尖不商」是冒尖的「尖」,而不是奸猾的「奸」。
過去賣糧食的,是用鬥和升的容器來稱重量的。古代人與人之間交換糧食用鬥升來量,盛滿了東西用刮板一刮,平了就可以,不多不少,沒有刮板就用手心朝下一刮。
有的人就「奸」,當手心往下邊使勁一點,給的份量就少點。厚道、寬厚的人,手背往上拱起這麼一點,手心虛一些,就會有冒「尖」的部分高出來,給的份量就多一些。
這就是「無尖不商」 的含義。冒「尖」的商人是厚道、誠信的好商人。
「無尖不商」是商人給顧客讓利的說法。商人口碑好了,生意自然能做大、做好。除了賣糧食,賣布的也有「足尺放三」的說法,在丈量到最後一尺的時候,再加放三寸。還有打油、打醋,商人也會最後再多添加一點給顧客。所以,「無尖不商」的讓利行為,是商人成功的秘訣。
小朋友,你們明白了這錢是怎麼來的嗎?今後你們也要多做好事,幫助他人,你也可以成為有福德的人哦!
錢幣歷史的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