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7月25日】
人們常說「如詩如畫」。畫很多時候會有詩的影子、而詩往往似乎在畫中。一副好的畫作往往就是一首詩的境界、一首好詩又會讓我們看到背後的優美畫境。
李白的詩不僅僅是狂放。還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浪漫與細膩。李白在遊覽祖國的大好山河之時,曾寫下這首《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詩人喜歡清溪的清澈見底。詩人是豪放之人,自然喜歡直爽之人,不喜歡彎彎繞。也同樣喜歡人心能夠像清溪般能夠看得清、看得明白。只是人心似海深,怎麼那麼容易看明白。
願望與現實的碰撞,讓詩人有些不知所措。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因為清溪的水清澈無波,如一面鏡子。人在溪邊走影子映入水中,如入鏡中。才有了人像是在鏡中行走的景象。周圍的環境則如一個大屏風,才有了詩人提及的鳥像是在屏風中飛來飛去。這兩句就如把自己與山水納入到畫中一般。鏡子也好、屏風中也好,想想不都像是在畫中嗎?而晚上的那聲猿啼更是勾起詩人的思鄉之情。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是畫境還是神話,真的有些無法形容了。
詩人最後才點題,寫了那麼多,還是在思念自己的家鄉而已。
遠行之人想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是無可厚非的。那麼我們的家到底在哪裡呢?是那千裡之外的出生地還是遙遠的天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