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入大水為蛤:寒露潛陽之象

白玉熙


【正見網2025年10月19日】

秋分之後,迎來寒露節氣(西曆10月8日-22日,共計15日),意味著深秋到來,屬於秋季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個節氣。此時露氣寒重,陽退陰盛,潛陽之象顯露。此時讀懂寒露物候,把握陰陽氣機之變,即可順天應人,調整食養之法。

奇異的物候:雀入大水

所謂物候,就是以自然可見的事物來形像地標記時令氣候的化。古人通過觀測陰陽二氣的化,將一年分二十四個氣,平均一個月兩個氣,每個氣又分三候,一候五日,意味著陰陽氣機五日生一個小化,是一個小律。所以三候就是十五日,構成一個氣。

因此寒露有三候:一候,雁來;二候,雀入大水蛤;三候菊有黃

前後兩候尚明,唯「雀入大水蛤」最奇異解。雀何以化蛤?此究竟是寓意之是古人所的自然物象?

古人實觀:物候非虛

古籍《酉陽俎》:「海人言,秋有小雀投海,春得蛤,殼似鳥紋。」《搜神》亦云:「群雀入波而沒,明歲貝成,形如喙。」可古人並非想像虛構,是根據年年可的自然述:秋深之後,大雁等候南遷(雁來),漁夫見鳥雀入海,此類驟少,而潮間貝類肥美盈沙。線紋如羽,形似喙首,於是人以「雀化蛤」記錄物象。

在古代物思想中,物候不意的比,更是天地陰陽氣機的可形跡。雀化蛤並非想像,而是古人用肉眼記錄陰陽化的一種自然現象

「大水」即大海

「雀入大水」中的「大水」,並非泛指江河,而有三重意

其一,地理之海

古稱海曰「大水」。秋候之,候自北南,常棲息於海濕地。古人望之,群雀入潮而沒,後見貝生其,遂有此言。

其二,氣機之水

五行之理中,南方屬火、陽,北方屬水、為陰。寒露時節,火氣開始潛藏入水,大地寒氣籠罩,即陽入於陰,因古太陽之神,朱雀之象,代表陽氣之極,而陰水則以北方玄武象,所以陽入於陰,就是所的「朱雀入玄武」。此「大水」,象徵陰氣之極、能藏陽之所,亦即天地之「太陰之府」。雀屬陽火,入水化蛤,化水中的貝類,象徵火入水,陽潛於陰,如太陽沒入海中,冬藏之始。

其三,星象之水

在古代星象學的二十八星宿之中,南方朱雀七大星宿主火,北方玄武七宿主水。寒露之後,朱雀之火陽之氣入玄武水,火潛水中。故「大水」在星象面亦指北方水府,是天象運行中火於水、陽入於陰的深氣象。

如此看來,「雀入大水蛤」,是天、地、人三才氣機同時轉變的寫照——陽退陰生,靜,潛,是宇宙氣機由金氣的收降,向水氣的潛藏轉化時節。預告冬季不遠,水氣即將主政,寒水之氣即將發揮封藏陽氣的力量。如同一天之中的黑夜即將到來,如太陽入海,潛入水中,萬物寂靜,寒氣封藏大地,以養精蓄銳,陽氣不可泄露,好第二天的陽氣甦醒,做好准備。當然對應大的季,也就是春天萬物生,陽氣升起做好冬季藏陽的准備。

時,人不可逆天地收藏之道,需順天地氣機而行,方可健康無恙。

陰陽潛藏與人體之

寒露屬秋金,主收。此陽氣伏,陰氣滋。人體小宇宙,通天地之氣,節律同,若仍恣食辛火,陽不入陰,火氣克金,肺金受火烤,因此受,乾咳、煩熱、失眠皆由此起。

因此,此養生之要,在「潛陽、養陰、氣」。正如雀入水化蛤,火入水,人亦當此氣機化,使陽藏於陰,神安於內。

道家醫理常言:「陽潛神安,陰足氣寧。」寒露之後,當早臥早起,避防燥,食宜溫、宜靜養、宜收藏。凡能得水氣、潛陽氣之物,皆可助人體順時而養。

「雀入大水蛤」,既是古人以眼天的記時智慧,也是提醒人順時安身的溫言。懂得此候者,不懼寒露,不畏冬深——只需隨天藏陽,以食為藥,方能在秋盡冬生之得來年之生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