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1月28日】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蜉蝣是一種朝生暮死的生物。生時異常美麗,可惜生命的周期卻是非常短暫的。這首出自《詩經》的民謠,想要表達的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情。
詩人寫蜉蝣的美麗燦爛,實則是說自己的人生。或許是美麗的但卻是短暫的。人生亦是如此短短的幾十個春秋而已。
這首幾千年前出自《詩經》的《蜉蝣》,對今天的人來講,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當時的人生活方式簡單,沒有太多的娛樂。這也是好事,可以讓人能夠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思考人生的意義。
蜉蝣的生命是短暫的、人生也是短暫的。但卻有著非凡的意義。人生太苦,所以不能太長。否則人是很難承受的。這並不是造物主不慈悲,而是真的為人好。
師父告訴我們「古人有句話叫:朝聞道,夕可死。當今人類能真正知其涵義的已無人可數,你們知道嗎?一個人的思想裡已經裝進了法,那麼裝進了法的那一部份不就是同化於法了嗎?」(《精進要旨》〈溶於法中〉)
神造人,是為了讓其在今天得法的。想幸福那就得法回到自己的天國世界。那裡應有盡有。而不是在這裡,想著怎麼幸福的。
人生太短,更要珍惜。但所謂的珍惜不僅僅是珍惜生命,更要珍惜這萬古機緣。一旦失去機緣,就是永永遠遠的失去。
這首《蜉蝣》看上去思維簡單,其實人清醒的時候,看問題就是非常簡單的。只有人心複雜時、陷在情中、迷在人中時,才會看問題複雜。
我們看今天的電影電視也是如此,明明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非要搞的非常複雜。把那些人中的勾心鬥角都要寫進去。為甚麼會這樣呢?原因只有一個,人心變複雜了。
放下人中的那些私心雜念,簡簡單單看問題,會發現問題本來就是非常簡單的,是人心將其複雜化了。
《蜉蝣》讀起來朗朗上口,內涵又清晰深刻。是值得讀一讀的好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