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方知不動是真山

自由


【正見網2025年11月15日】

南宋大詩人楊萬裡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就有四千多首。但是他寫詩跟別的大詩人很不一樣,他的詩不求瑰麗宏偉的意境,也不講究繁雜高級的詞彙,更不在字句之間糾結徘徊,而是以一種清新自然的姿態,緩緩描繪著他的所見所聞所感。詩句淺白易懂,細細想來自有一番哲理存在。

他曾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曉行望雲山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突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霽天欲曉,也就是雨後初晴、天色將明之時,楊萬裡沉浸觀賞著各種的奇異秀麗的山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雨後的清晨,太陽還未出,山峰被薄霧繚繞著,隱隱約約看不真切。

這時候,在虛影和現實的模糊裡,楊萬裡發現,有一座山峰突然長高了,與天相接。然而,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些雲飄在了山頂,在薄霧的遮掩下,好像成了山的一部分。

這首詩只講了「望雲山」這一件小事,看似只是記錄一下當時的心情,但是讀起來卻妙趣橫生,讓人深思。

薄霧瀰漫,遮掩了山峰的姿態,讓人看不見山的真面目。正如人世間種種繁雜事,真真假假,總有人心和執著化成的霧,遮掩著事情的本質,纏繞著修煉人的心。但是,只要明法理、修心性,就會發現,假的永遠是假的,我們來世的目的不是為了體驗人間的喜怒哀樂,而是返本歸真,找到真我。大法的法理會撥開雲霧,讓修煉人的世界重現天朗氣清。

雲偽裝成的山峰,看似高大,實則是虛幻縹緲的。而真正的山一直都在那裡,巋然不動。有時假象看似來勢洶洶,好似遮天蔽日一樣,其實就像山上的雲,只有在霧的遮掩下才會迷惑人的眼睛,實際上不堪一擊。大法師父曾告訴大家:「一個不動能制萬動」(《各地講法五》〈二零零五年加拿大法會講法〉)。假象不可怕,在假象來時堅定不動、無畏無懼才是真正的可貴。

楊萬裡看山時寫出:方知不動是真山。希望看到此文的讀者能破除假象的迷惑,找到真相,在迷中返本歸真、堅信不動,方知不動是真「仙」!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