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紅中的醒(三):新家

沉靜


【正見網2005年08月30日】

一輛大卡車停在樓下,裝著我們所有的東西――衣櫃、床、衣物等。

爸爸和舅舅在抬箱子,媽媽抱著小花,牽著小芳先去開門,我捧著一包衣服往樓上走。對面二樓傳來喝斥與哭泣聲,破箱子扔到樓下,「啪――嘩――」裡面的碗摔碎了。一個女人嚎啕大哭,抱著個嬰兒披頭散髮地坐在地上。幾個粗壯的穿工作服的男人三下五除二,把箱子、被垛、桌椅板凳扛下來,「砰」地一放,嚷著:「沒什麼東西,差不多了!」聽到旁邊兩個鄰居小聲嘀咕:「她家死賴著不走,工宣隊可不慣你毛病,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攆他們走!」「哎,倒了霉了!」搖頭嘆氣。

這是個四層樓的四合院,四面走廊相對,我家在四樓,是27平方米的直筒房,一通到底,看見一扇四方窗,下面有暖氣。床、櫃、桌子兩邊放,中間一條羊腸小道。裡屋12平方米,窗旁是父母結婚的床,靠牆放大衣櫃,兩個疊放的箱子,吃飯的圓桌。外屋8平方米,右邊是寫字檯,左邊新做好的木床占了大半,開關門開關門距床幫只有一寸,「好險,差一點兒就……」爸爸嘆道。廚房搭了兩個擱板,放碗盤,米麵。鍋台上有瓦斯,做飯很方便。門邊有一小方蹲式廁所,再也不用像農村那樣跑到外面。廚房、廁所加起來7平方米。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媽媽說。比起農村破舊屋子,不知要強多少倍。況且離廠子近,冬天有暖氣,已經不錯了。

對面樓房也是一眼望到底,中間一條羊腸小道,格局、大小都一樣,家家如此,不掛門帘,看得清清楚楚。在七十年代,沒有電視的日子,這樣的四合樓院是夠熱鬧的,誰家夫妻打架,誰家來客人了,誰在打罵孩子,都知道,沒什麼隱密。晚飯後,串門聊天,或坐在門口走廊邊、樓梯口談笑風生,趴扶著鐵欄杆竊竊私語。樓下院子沒有一棵樹,全是居民自搭放雜物的小房。這小小的直筒房有不少是三代同堂啊!睡覺的地方都很擁擠,只好把雜貨請到走廊或院子裡。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