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必要重新審查自身的物質觀

北美大法弟子


【正見網1997年12月01日】

〔記得十幾年前在北京時的一天晚上, 與幾個朋友山南海北地聊天兒, 正巧看到中央電視台播放的消息, 美國" 挑戰者" 號太空飛船凌空前失事爆炸, 三位太空人壯烈犧牲, 當即產生一個想法: 再沒有任何一個" 主義" , " 理論" 值得人犧牲生命,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我們獻身的話, 那就是科學。 十幾年過去了直到今天, 我才感到真正了解了科學是什麼, 而且, 科學也不是" 科學主義" , 這是因為我的眼界被擴大了。 在這裡與大家討論的, 僅僅是自己的一點點體會。 要想真正了解什麼是宇宙、物質以及物質從更大至更小, 從宏觀到微觀的結構和規律, 請通讀李洪志老師的《轉法輪》 及一系列講法。 法難得!──作者〕

李洪志老師在他的《轉法輪》 書中和多次講法中談到" 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法, 不同空間有不同的法" , " 佛法在不同的層次中有不同的顯現形式, 在不同的層次當中有不同的指導作用" 。 李老師在一系列講法中, 全面地揭示了龐大的宇宙構成, 以及佛法對認識世界的指導作用。 細心體會李老師對物質構成規律的闡述, 我們對科學從新的角度去認識, 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 對科學認識相對化規律的認識

人類把自身發展成果的總匯稱為" 真理認識" 或" 科學" , " 科學真理"。 宇宙是客觀的物質存在, 只有認識符合宇宙事實時才成為正確。 科學應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正確認識。 一個科學認識是對一個局部物質世界的認識, 或者是對物質世界的一個局部認識。 無數科學認識的總和構成了無限的科學真理的巨系統。 這些廣為我們熟悉的言辭可以說是古老的, 經典的哲學基調, 今天重說, 無論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 還是在範圍及範疇的定性定量上, 都無法囊括宇宙的全部事實, 因為李老師把它們賴以存在的本體- - 宇宙拓展到了無可比擬的宏大地步。

從最大的範圍來看, 我們人類過去擁有的真理觀, 充其量是建築在我們對自然和宇宙的界說之內的, 也就是分子到星球之間這一層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構成空間範圍之內。 由於我們對星球, 銀河系以上, 以及夸克, 中微子以下, 也就是我們用肉眼, 或肉眼藉助儀器可以看到的物質之外的世界沒有認識, 我們事實上就把我們對自然界的界限鎖定在眼見的範圍, 從而也就封閉了我們真理視野的大小。 再加上近代以來, 西方實證科學逐步地取得了領先地位, 統治地位, 它的蓬勃興旺使人誤以為實證方法是科學發展的唯一途徑。 於是, 人類把宇宙中的一個層次- - 人類這一層次, 一種方法- - 實證科學的認識成果絕對化, 迷信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或者最終法則, 迫使自己鑽進了科學的誤區。 又由於實證科學為人可見, 因而不可動搖的實證性和客觀性帶給它自身的權威性, 迷信科學和科學迷信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最合理。 最合法, 也最時尚的普遍原則。 而實證科學的這種權威性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人過於相信自己的眼見。

一位著名的日本語言學家曾經這樣說過, 語言本身是奧秘無窮的東西, 我們把它看作一口水井。 因為它的深莫可測, 第一位聰明的語言學家為了研究它, 人為地在某一點上糊上了一層底, 這樣, 人為地縮小了研究的範圍, 在有限的研究對像中窮盡其規律。 後來的人以為這就是語言的全部內容了, 於是乎, 範圍越來越小, 材料越來越少, 最後只剩下井水面上漂的一點油花了。 當第一個科學家在他的研究領域裡人為地劃定一個範圍, 並在有限材料中窮盡其規律, 提出臆測時, 他是天才而智慧的; 而後人以為這就是全部和最大的真理範圍時, 當然是愚蠢和短視的。 人類就是這樣不斷地給自己畫地為牢, 而且越畫越小。 尤其是把人類的科學變成了詮釋的學科, 那就窒息了人類的探索精神, 也窒息了科學。

多次聽李洪志老師講法, 更感到李老師從" 轉法輪" 到今天的一系列講法活動, 把我們過去一直感到穩穩立足的人類真理認識的基石掀了個個兒, 翻滾進了宇宙無量無際的浩渺之中。

科學的客觀性今天看來其實是極為有限的。 因為我們生存的空間僅僅是宇宙結構無數層次中星球與分子之間的一個小小層次。 我們即使取得了該層次中所有的認識, 也僅僅是對一個層次的窮盡而已。 何況許許多多已經顯現在我們層次空間的物質存在, 我們已經看見了還認識不了, 或解釋不清。 宇宙, 物質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顯現形式, 任何有限系統中的客觀性, 有限對像研究中的窮盡都只是局部的, 是層次中的客觀性。 超出了這個層次, 其客觀性的存在也就成為可以置疑的東西。 任何一個層次的認識都不是宇宙最終的理和法, 不可當作絕對的真理, 不變的真理, 否則會把後人局限在那個層次或那個層次以下的層次中。 所以, 即使是最深程度, 最大限度地弄清了某一層次的全部真理, 離終極的物質本原還差得很遠。 人的認識總是相對的, 真理系統由無數相對具體的真理構成。 不同層次的法理是宇宙世界構成的元素。 應當把科學視為開放系統。 科學不僅在宏觀上, 理論上是開放的, 就是在內容上, 形式上, 甚至方法上, 方法論上都應是開放的, 才能適應物質的存在方式, 滿足人類的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 迄今為止的人類科學發展是以不變應萬變- - 用人類不變的眼光去解釋萬變的大千世界。 先定下一個框框, 符合這個標準的被肯定為真理, 科學, 反之則不然。 好不容易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 認識到一點新的東西, 馬上被更多的人更為長久地作為新的限制和迷信束縛自己並束縛他人。 人類把科學真理觀的範圍定義得太過狹小, 超出人認知能力的東西, 即使眼見為實也拒絕承認。 要解決這種動態的宇宙與靜態的人的認知之間的矛盾, 我們不得不擴大我們的物質觀, 科學觀, 真理觀, 才有可能走出一條條西方實證科學, 東方神秘主義或其它什麼方式方法的各種各樣科學之路來。

二。 對宇宙層次構成規律的認識

在李老師講法以前, 我們只知道人類存在空間的這一層次或充其量可能想像其間的一些小層次。 李老師第一次展示了整個宇宙的結構層次, 其實, 我們理解李老師講給我們的也是極其有限的, 因為人類語言的限制, 語義內涵和語法結構的固定性, 封閉了我們在更高層次和更大範圍理解宇宙的可能性。 不跳出這個層次空間, 我們難於真正把握另外的時空。 宇宙從最高的象金字塔的頂端, 呈開放狀態一直到構成本原物質的水, 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層次將由新的層次的物質內容和規則所取代。 向上發展, 層次之間有一個轉換和替代的過程, 這種過程在每一個層次都必須完成。 人類認識的相對性, 有限性是由人類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所決定的。 要掙脫本層次的束縛, 唯有跳出這個空間層次。 為了在物質上完成向更高層次上的轉化, 首先要在心性上達到更高層次的標準。 科學發展到一定層次將由新層次的物質內容和法則所取代。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 科學作為物質內容發展的部分, 雖然它可能在某一層次上作為整個宇宙在這一範圍內的體現形式而用來衡量和鑑定其它的事物, 但它終究是被宇宙物質和根本法理在該層次衡量的對像之一。 由於真理認識依賴層次空間而存在, 所以一個層次空間中科學發展的有限性是早就被規定好了的, 或說被制約了的。 比如, 我們立足在分子這個層次研究科學, 那麼, 對分子以下的物質微粒, 例如, 原子, 原子核, 以及更小的物質微粒, 我們僅僅能夠從顯微鏡中觀察它們孤立的個體, 或小局部的範圍, 而不能夠直接進入到由原子, 原子核, 甚至更小的中微子, 夸克組成的一個個宇宙層次面去觀察和發現其本質。 可以想像一下, 當我們能進入那樣的物質狀態時會是什麼樣子呢?

三。 對物質粒子結構一致性規律的認識

李老師在多次講法中談到不同層次中小的物質粒子結構和大的物質粒子結構是一致的情況, 如人的眼淚和海水, 地球圍繞太陽轉動和原子圍繞分子運行的情況一致性。 這對於我們認識宇宙從上貫穿而下, 構成整個物質世界是很有啟發的。 從宏觀上看, 同樣的粒子元素結構成了大小不同的物體, 在不同層次上顯現為不同的東西, 極小的微粒中都存在著真善忍特性, " 任何物質的微粒中都包含著這種特性, 極小的微粒中都包含著這種特性" 。 李老師在談宇宙特性" 真善忍"時已經講到這個問題。 正是這種物質粒子結構的一致性使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具有同一性和相關性。

此外, 李老師還提到" 天體" , " 天體文化" 等等許許多多非常有意思的內容, 幫助我們了解我們這層空間與之的對應性, 為我們打開了深邃的宇宙窗口。 過去一直感到, 社會給我們每個人提供的生存空間和人際密度幾乎是同樣大小的為甚麼人的生活卻可能完全不同, 這是因為人的心靈空間不同, 心靈空間大小的不同造成的。 今天李老師才第一次真正從物理上, 也即客觀的真實上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廣袤無垠的空間。

這種對物質粒子結構現象的剖析, 讓我們有必要重新審查我們過去的物資結構觀。 以前認為物質的存在是以時間, 空間為其二維的存在形式的。 但是這種認識的內涵實際上是建築在我們分子到星球之間的層次中。 在被李老師開闊過的物質空間認識中, 我們感到同一個事物可以在不同空間的不同時間中顯現不同形式, 即一個層次中的時間不僅在縱向上, 也就是歷時性上相對於本層次的空間而存在, 而且在橫向上, 也就是共時性上相對於其它空間的時間而存在, 還相對於其它空間的空間而存在。 同理, 不同層次中的空間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中呈現不同的形式, 即空間相對於本層次的時間而存在, 也相對於其它空間的時間而存在, 還相對於其它空間的空間而存在。 事實上, 這種多空間, 多時間相對的道理仍然是立足在我們的時空中認識的, 跳出我們所在的層次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簡而言之, 多彩繽紛的不同時空都存在在我們的面前, 只是我們自身的層次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感知和把握它們。

* * * * * *

綜上所述, 李老師的講法讓我們初步體會到:

( 1 ) 人類有必要重新認識由物質到物質決定的真理觀, 包括宇宙觀, 時空觀, 方法論的全部內容和蘊含, 認清人類的發展可以是多形式, 多方式, 多渠道, 多方法, 多結果的。

( 2 ) 人類認識的相對性, 有限性是由人在宇宙中所處的層次位置決定了的。 要跳出這個層次去領悟博大精深的宇宙法理和真相, 唯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層次, 也即修煉一條路。

( 3 ) 科學作為對宇宙一個小層次的不斷認識, 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具體的, 局部的真理認識, 科學認識只是宇宙生命對宇宙物質系統認識的組成部分, 說它是開放的不僅指內容, 顯現形式, 而且方法, 方法論均應為開放系統。 科學認識由不同的認識子系統組成, 科學系統由不同層次的科學系統構成。 科學檢驗自身層次中的物質存在, 又被更高層次中的法所制約, 循環往復, 無以止境。

( 4 ) 科學不等於宇宙物質, 科學也不等於本層次的全部物質真相, 科學只是人類對該層次物質的一種認識投射, 正如唯心論或唯物論都只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投射一樣, 物質不以人的認識而存在。 如果神存在, 人不認識, 神依然存在。 如果科學等於該層次全部的物質事實, 科學也就走到盡頭了。 科學之所以有力量, 有生命力, 是在於它的探索精神和不斷的新發現, 一旦成了絕對的東西, 隨之也就喪失了生命力。 因此, 科學不應該是一種" 主義" , 尤其不是打人的" 棍子" 和" 大棒" 。

如果說科學是人類目前現代技術, 知識發展的總匯的話, 它與生俱來的有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除了時代的局限性, 歷史的局限性, 學科領域的局限性, 各種方法的局限性之外, 更大的可能是層次的局限性, 因為前者經過人類的努力, 或多或少, 或快或慢地可以不同層次地突破。 而後者作為一層物質的顯現形式也就必然地存在著, 存在在那一層次之中, 只有人類整體突破自身的層次才可解除,而人類的整體突破似乎又是不可能的( 除非整體毀滅後重建) , 所以層次的局限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被認為是必然的絕對的局限性。

釋迦牟尼佛傳法四十九年, 每當他提高一個層次後回頭一看, 以前講過的又是不對的。 為了不讓後人誤在他的層次以下, 他講了" 法無定法" , 指法在每一層次的顯現都不是最終的法; 還講了"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 , 指大看不到宇宙的邊緣, 小看不到物質的本原。 大智大慧的佛陀尚且如此, 遑論我們普普通通的常人。 搞科學首先要有科學精神。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