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吾何以觀之哉?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6年11月2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論語・八佾第三)

【語譯】

孔子說:「居於高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能恭敬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呢?」

【研析】

孔子主張實行「德治」、「禮治」,這首先提出了對當政者的道德要求。倘為官執政者做不到「禮」所要求的那樣,自身的道德修養不夠,那這個國家就無法得到治理。當時社會上禮崩樂壞的局面,這情況讓孔子感到難以容忍。

【延伸思考】

1、孔子對在位者的哪些言行無法容忍?
2、在位者需要具備哪些人格特質?為什麼?
(古時仁人君子以德服人,自然受到百姓的愛戴及鄰近邦國的歸順。)

【相關資料】

孔子談寬容:至察無徒

子張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孔子說:「君子治理民眾,不要用很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要用很遠的目標來誘導他們,也不要強迫他們做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

子張說:「弟子誠懇的接受您的教誨。」

孔子又說:「你一定要記住,水如果太清了就會沒有魚,人如果過於明察就會沒有徒眾。所以古時候帝王的皇冠前面垂著玉串,就是為了不使他們的眼睛太過於明察,用統寬來塞住耳朵,就是為了不使他們的耳朵過於尖利。因此人民中間出現了邪枉就把它扶正過來,使他們有所收穫。」

孔子接著說「要實行寬大的政策,使他們自己尋求自身的不足。要根據民眾的水平來教授他們道理,使他們可以獨立思索,自己尋找方向。人民犯了小的錯誤,不要千方百計的尋找他們的錯誤,而是要根據他的善行來赦免他,使他就像是死人獲得重生一樣,這樣他一定會越變越好,而這也就是實行仁政啊!」

子張聽後誠懇的對孔子說:「先生說的對極了。」

孔子說:「因此你要想使自己的話語被別人相信,最好是先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要想使政令迅速得到執行,最好是自己先做出表率;要想使人民儘快服從,最好是用正確的道理教誨他們。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而不是苛責民眾的話,就會成為一個好的執政者。」

至察無徒就是說要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他人,不能對人求全責備。作為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至察無徒正是告誡人們要對人寬厚,對他人不能要求過於嚴格,期望不要太高,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發現別人值得尊重、學習的地方,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

【課後作業】

寬容對別人及自己有什麼好處?請舉生活實例說明。

參考文章:

用寬容的心態去看世界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6/11/5/40763.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