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3月02日】
帝曰:此時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亂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誰亂者 基曰:天下饑寒有怪異 『棟樑龍德'乘嬰兒 [棟潔龍柱][神宗年幼登位]禁宮闊大任橫走 長大金龍太平時 老『揀'金『精'尤壯旺 [練][龍][揀得金精光壯旺]相傳昆玉繼龍堂 (英宗復辟)閹人任用保社稷 八千女鬼亂朝綱 (指魏忠賢)
劉伯溫所說「天下大亂矣」是對明朝中後期統治的貼切描述。英宗復位以後,宦官再次掌握朝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干預政事則處斬。而朱棣起兵時,由於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幫助,於是對宦官開始信用。特務機構「東廠」完全由宦官提領;明宣宗時設內書堂,命大學士陳山專門教宦官識字。從此以後,朱元璋不許宦官識字、干預政事的規定便被廢棄了。在明孝宗、武宗、世宗幾朝,宦官的權勢越來越重,忠良之士遭到殺害,明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
明神宗即位初年,當時的內閣首輔(宰相)張居正作了一系列改革,整頓吏治,清丈土地,鞏固邊防,發展農業水利。「長大金龍太平時」是指張居正為相首輔的時的中興,但這種迴光返照式的振興沒有能夠改變明朝的命運。神宗成年後親自主政,而其主政的方式便是幾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勢力糟蹋明朝的國基。「八千女鬼亂朝綱」一語體現了中國預言的經典表現手法。「八千女鬼」就是個「魏」字,指明神宗時期的大宦官魏忠賢。魏忠賢還勸神宗趁年輕力壯趕快享樂,這正中神宗下懷,於是他越發日夜與其妃子們尋歡作樂。「老練金龍精旺壯」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美女之中。
帝曰:八千女鬼亂朕之天下若何
基曰:忠良殺害'崩如山『 [奔山谷]'無事水邊成異潭' [每事水邊異潭上]救得蛟龍真骨肉 [魏閹和客氏給皇后墮胎 經御醫救回小王子]
可憐父子'順難當' [在離宮][御醫父子被害]
帝曰:莫非父子爭國乎
基曰:非也 樹上掛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順則'正'[止] 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為未已
基曰:萬子萬孫層疊層 (萬曆子孫)祖宗山上'貝'衣行 [貞](崇禎)公侯不'復'朝金闕 [敢]十八孩兒『難上難' [兌上行/灘上坐][十八木 孩兒子 木子者李]卦曰木下一'了頭' [頭子][李字也]目上一刀一戊丁 (李自成亂)[目上一刀自也 一戊丁成也]天下重文不重武 英雄豪傑總無『成' [春] 『戊子'己丑亂如麻 [戊丁][1588戊子 1589己丑]到處人民不在家 偶遇饑荒草寇發 平安鎮守好桂花 (吳三桂)
帝曰:偶遇饑荒 平常『小丑'[草寇] 天下『已'[無恙/能亂]乎
基曰:西方賊擁亂到前 無個忠良敢諫言 喜見子孫恥見日 衰頹氣運早升天 月'缺'兩'二'吉在中 [砥][兩][周字]奸人機發走西東 黃河'涉過鬧'金闕 [歲運朝]奔走'梅花上'九重 [梅山山][祟禎煤山上吊]
帝曰:莫非梅花山賊作亂乎 從今命人看守如何
基曰:非也 遷南遷北定太平 輔佐帝'主'有牛星 [王]'運至六百又得半' [傳至六百半]'夢奇有字人心驚' [夢花有子得心驚]
帝曰:有六百年之國祚 朕心足矣 尚望有半乎 天機卿難言明 何不留下錦囊一封 藏在庫內 世世相傳 勿遺也 急時有難則開視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 遂又歌曰:九尺紅羅三『尺'刀 [寸][紅羅者女色也 色字頭上一把刀]勸君任意自游遨 [觀若一見任逍遙]閹人尊貴不修武 惟有胡人二八秋 [胡人者清人也 1616大金國 1644清入關共28年]臣封櫃內 俟後開時自驗
這一段,劉基詳細描述了明朝滅亡的情況。讓我們先看看這一段歷史。
公元1628年,朱由檢繼位,是為思宗,年號崇禎。祟禎,是明代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的年號。這位崇禎皇帝企圖挽救明朝滅亡,殺魏忠賢,罷黜閹黨。但這一切努力都挽救不了明王朝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
當年陝西一年無雨,農民紛紛起義。祟禎十七午(公元1644年),張獻忠入四川,在成都正式建國,國號大西,改元大順,稱大西王;也是祟禎十七年,李自成以西安為西京建立政權,國號大順,改元永昌。這年二月,李自成又統兵從西安出發,目標是攻占北京,對明朝進行最後的衝擊。三月,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的統治至此崩潰了。
李自成的故事就說到這裡為止。有人會問,劉基的預言是否與李自成有關?現在,我們就將兩個方面聯繫起來看吧!劉基話中有一句:「木下一頭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在「木」字之下有一個「了」字,再加上「一」,不就合成一個「李」字嗎? 在「目」字上頭加上一「刀」(即一撇),不就成了一個「自」字? 再把「戊」與「丁」合起來,又變為一個「成」字。因此,劉基此句暗含「李自成」三字,預示著李自成是明王朝的掘墓人。
下面再看看李自成攻占北京後祟禎皇帝的命運。當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的消息傳來,崇禎皇帝氣得臉都發紫了,滿朝文武大臣都想不出一個辦法來。後來李自成統兵前來攻打北京,所向披靡,連連攻下太原、大同,長驅直入,又破居庸關,北京已成了瓮中之鱉。三月十七日早朝的時候,祟禎皇帝問外邊賊勢如何,殿下文武百官聽了,急得只有掉眼淚的本領。這麼一來,劉基說的「西方賊擁亂到前,無個忠良敢諫言」,在此又被說中了。
傳說崇禎帝曾做過這樣一個夢,夢見一神人給他寫一個很大的「有」字,朝臣大多都說是吉兆,紛紛向皇帝道賀,只有一個太監說了反面意見,他說:我們是「大明」,而「有」字是「大明」的一半,表明大明將不復完整,大大凶兆啊。這個太監就是後來唯一的陪崇禎帝在梅花山殉國的一個,確實忠心耿耿。這就是「夢奇『有』字人心驚」。
還是三月十七日那天早朝的時候。午門外傳報說,李自成已攻打進來,城外三大營全都潰敗投降。大臣們聽了,這時也顧不上皇帝老爺啦,一個個夾著尾巴溜出殿外,崇禎皇帝無可奈何只得回到內宮,和皇后相抱痛哭不已。到十八日這一天,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廣安門)投降,農民軍立即進占外城。祟禎皇帝趕忙叫人把內城緊閉起來,自己走到萬壽山上,望著連天烽火,不禁掉下幾滴痛苦的眼淚,連聲嘆息:「大事去矣!」回到宮中,祟禎皇帝趕忙吩咐兩個兒子逃命,沒過多久,人報皇后上吊而死,祟禎聽了,呆了老半天,只說出了一個「好」字。忽然,他看見年僅十五歲的公主伏在地上痛哭,這時,只見崇禎解下佩刀,用袍袖遮住臉,狠著心一刀砍過來,公主立即倒在血泊中。祟禎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說:「誰叫你生在我們帝王家?」當他回過頭來時,又見袁貴妃在那裡哭泣,崇禎哈哈大笑,說:「你為甚麼還不死呢?」說完,拿起刀來又在貴妃身上砍了幾刀。這時的祟禎皇帝可真有點瘋了。三月十九日大早,起義軍打破了內城,殺聲陣陣。祟禎便一個人悄悄來到萬歲山(景山),在樹上弔死了。
崇禎的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那麼,劉基的話裡有哪些與祟禎皇帝有聯繫呢? 且看: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日,便是祟禎自縊明朝滅亡之時,而李自成所建立的政權不就叫做「大順」嗎? 那麼,劉基所說的「遇順則止」一句便有了著落。而「萬子萬孫層疊層,祖宗山上貝衣行」兩句,也暗指著祟禎的命運。祟禎就是神宗萬曆皇帝的子孫,所謂「萬子萬孫」指的應當是他,而「祖宗山上貝衣行」說的還是他。「宗」上邊加個「山」,就成了「祟」字;「上」、「貝」、「衣」三字合起來,又得了一個「?」字。而「行」就是指祟禎的死,因為古時皇帝死了叫做「大行」。把這兩句合起來看,是說萬曆皇帝的孫子死於祖宗山上。這樣一來,這兩句又是一個成功的預言了!
劉基的話中還有「將相不放朝金闕,十八兒孫兌上行」兩句。現在看來,這兩句並不難理解。上句純粹是暗示明朝敗亡後,朝廷裡的將相走的走,降的降,不再為王朝賣命了。而「十八兒孫兌上行」則預示明朝傳主十八代而後結束。「兌」在卦卜中是「毀損」的意思。現在,可將明朝十八代列表如下:
1.明太祖(1328-1398)
(懿文太子標)
2.惠帝(1399-1402)
3.成祖(1403-1424)
4.仁宗(1425)
5.宣宗(1426-1435)
6.英宗(1436-1449,1457-1464)
7.景帝(1450-1456)
8.憲宗(1465-1487)
9.孝宗(1488-1505)
興獻
10.武宗(1506-1521)
11.世宗(1522-1566)
12.穆宗(1567-1572)
13.神宗(1573-1620)
14.光宗(1620)
15.熹宗(1621-1627)
16.思宗(1628-1644)
表中一共十八個,其中有兩個是應當做皇帝而實際上沒做成皇帝(表中不列出年分者)。由此,這個預言又給說對了。
總之,這段預言己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的歷史命運作了一個粗略的勾勒。
'桂花開放'好英雄 [臣謂桂發] 『拆'缺長城盡孝忠 [折](吳三桂出關請兵)'周'家天下有重複 [國]摘盡李花枉勞功 [三桂滅李自成 卻被清滅]
黃牛背上鴨頭綠 [騎綠鴨][鴨綠江一帶為清鄉]安享國家『珍與粟' [定太平]雲蓋中秋迷去路 胡人依舊胡人毒 [福人依舊福人勝][康熙削藩]
反『覆從'來折桂枝 [復後](三桂歸順後復叛 滅之)水浸月亮主上『立'[移/夷] (清字) 『禾米一木並將去' [未字一木皆去盡/木字一木並得去][朱拆字]'二十三'[三十二]人『八'[北]方居
李自成在北京還沒有站穩腳跟,遼東總兵吳三桂便引清軍入關,將李自成趕出北京。真是城頭變換大王旗,歷史的進程有時讓人應接不暇。「桂花結得好英雄,拆缺長城盡效忠」中的「桂」指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拆缺長城)迎接滿清軍隊。「摘盡李花枉勞功」暗指李自成的勢力也不會長久。
吳三桂被清庭利用消滅明朝殘餘勢力,被封為平西王,派駐雲南。後來吳三桂在地方上擴大勢力,威脅到了清庭統治。於是康熙帝下令「撤藩」,吳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雙方交戰六年,最後吳三桂病死衡州,餘部瓦解。這段歷史劉伯溫概括為「胡人依舊胡人毒,反覆從來折桂枝」。
「水浸月宮主上移」也是字謎,「水浸月宮」:左邊三點水,右邊「月」字;「主上移」:右上角為「主」;「月」當然應當在右下角。合起來就成了一個清字。真是「周家天下有重複」,轉眼已經是大清的天下了。
劉伯溫毫不停頓的說著天機,明清交替的歷史也只是一帶而過;朱元璋聽的是雲裡霧裡,還以為在說自己的天下。當劉伯溫說到「二十三人八方居」,朱元璋以為自己天下被眾人分了,急忙問:「二十三人亂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劉伯溫只好如實回答說:「臣該萬死,不敢隱瞞,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朱元璋大驚失色,問是誰取了大明天下。劉伯溫便進一步講他對清朝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