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預言探秘 (14)

明奧 整理


【正見網2007年03月01日】

燒餅歌試解

明太祖一日身居內殿食燒餅 方啖一口 忽報國師劉基進見 太祖乃以碗[器]覆之 始召基入 禮畢 帝問曰:先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 可知此碗內何物 基乃掐[ ]指輪[一]算 對曰:「半」[形本]似日 「兮」[今]半似月 曾被金龍咬一缺 此食物也 開視果然 

帝即問以天下後世之事若何 [朱家天下長享否 ]
基曰:茫茫天數 我主萬子萬孫 何必問哉 
帝曰:雖然自古興亡原有一定 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惟有德者能享之 言之何妨 試略言之 
基曰:泄露天機 臣罪非輕 陛下恕臣萬死 方敢冒奏 
帝即賜以免死金牌[並封卿大明國師 卿可將未來之事 一一聲明 毋得藏頭露尾 則有功社稷 萬古流傳矣] 

這段文字用白話文簡單的講,就是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內殿吃燒餅,剛咬一口,忽聽說劉伯溫求見。於是太祖用碗扣住燒餅,待劉伯溫進來,便叫他猜碗中是何物。而劉伯溫十分準確的講是被皇帝吃過一口的燒餅,朱元璋十分佩服,便向劉伯溫詢問未來的事。這就是《燒餅歌》的來歷。

這段話的預言只有一句,「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

明朝的江山是傳到明思宗崇禎皇帝為止的,此後便是滿清王朝的天下。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縊而死,明王朝宣告滅亡。而這個明思宗便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孫子。很明顯,劉伯溫回答朱元璋的問話,是一句雙關語,表面上是一句恭維話,說明朝江山將會傳至千秋萬代,實際上是明確預言──明朝的江山將會傳到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為止。從這裡可以看到劉伯溫的智慧,既不冒犯天子,又回答了天子的問題,預言了未來。

隨後,劉基得到了免死金牌後,開始講述預言,講到以後的幾百年作了預言,包括「土木之變」,「宦官亂政」,「清軍入關」,「漢人剃髮」,「康乾盛世」,直至清末及以後的事,這就是著名的《燒餅歌》的內容。

基謝恩畢 奏曰:我朝大明一統世界 「南方終滅北方興」 [移南偏北闕/南闕偏北移]雖然太子是嫡裔 文星高拱「日防西」 [防乃孫/防孫棲]
帝曰:朕今都城 築堅守密 何防之有 
基曰:臣見都城 雖屬鞏固 防守嚴密 似覺無慮 「只恐燕子飛來」 [除非燕子飛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奪)
隨作歌三首 曰:此城御駕盡親征 「一院山河永樂平」 [永享山河樂太平](燕王後號永樂)「禿頂人來文墨苑」 [豪傑更起文墨輩](指姚廣孝)'英雄一半盡還鄉' [英雄奉旨著還卿](千忠會)

朱元璋滅了元朝,建都南京。當時北方地區和東北仍然受到蒙古人的威脅,朝中曾有議論要遷都北京以鞏固北方的統治。但是朱元璋起兵南方,大臣也多是南方人,加上江南富饒,且遷都耗費巨大,最終沒有實現。朱元璋派了他的兒子們鎮守北方重鎮,以為折衷方案,但是卻為日後的燕王篡位打下了伏筆。

由於太子短命,朱元璋死後由孫子、太子標的兒子來繼承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年號建文。劉伯溫所說的「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意思是:太子標雖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卻要繼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孫子。所以這句話自然是應驗了,當時劉伯溫已經過世二十餘年。  

建文帝即位時,全國上下有二十多個由朱元璋封的藩王。他們擁兵自重,對朝廷造成威脅。建文帝採納大臣建議實行「消藩」,諸王中有的被廢黜,有的被處死。當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個兒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倖免,以「靖難」為名起兵,殺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樂,這就是明成祖。「除非燕子飛入京」,「一院江山永樂平」,便由這個歷史事實來應驗了。

燕王朱棣曾得力於一位隱士的輔佐,這個人叫姚廣孝,他十四歲剃度為僧,法名道衍。此人的角色倒是有點象劉伯溫,也是精通「陰陽術數」的人。朱棣稱帝後曾賜他美女、房子,姚廣孝都沒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後來姚廣孝參與編篡了著名的《永樂大典》。這麼一來,劉基說的「禿頂人來文墨苑」就完全應在他身上了。

北方胡虜殘生命 御駕親徵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諫」 [不敢忘]「舊靈」遮掩主驚魂 [揀奮靈][土木之變明 英宗被俘]
國壓「瑞雲」七載長 [走靈][立英宗弟為明君 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賢良 「相」送金龍復故舊 [將][英宗在景帝病重複位]靈明日月「振」邊疆 [走]

明朝曾經「御駕親征」的皇帝有好幾個。明成祖朱棣先後五次率兵親征,打敗韃靼和瓦刺,鞏固了明朝的邊防,這就是「御駕親徵得太平」所指。後來瓦刺勢力復盛,到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帝)的時候,瓦刺勢力已經嚴重威脅了明朝邊境,而當時明朝的軍政大權已經落到宦官王振手中。公元1440年瓦刺王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不懂軍事的王振調動五十萬大軍,協英宗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王振死於亂軍之中,英宗被俘。「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所預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變」。 

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震驚,大臣主戰主和意見不一。最後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主戰派,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景泰皇帝)為帝,誅殺王振餘黨,同時調集各地明軍勤王。也先挾英宗率大軍直抵北京城下。英宗約人出城議和,遭到于謙的拒絕。於是,瓦刺軍便瘋狂攻打城門,于謙率眾奮勇迎戰。一連打了三天三夜,結果也先屢戰屢敗,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來了。

英宗回歸後總想找機會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來。但是自已是被弟弟救回來的,不敢馬上發難。後來景泰皇病重,英宗在過去逃跑派的擁簇之下,來到東華門稱帝,說是景泰皇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復位處理國事。這就是歷史上說的「南宮復辟」或「奪門之變」。「國壓瑞雲七載長」指景泰皇帝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是關於英宗被俘又被送回的故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國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