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11月20日】
點穴與破穴
貴州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花溪區南郊,距貴陽市28公裡。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於洪武六年(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青岩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驛道之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的「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於雙獅峰下驛道旁建屯,史稱「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屯」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岩屯」演變為「青岩堡」。天啟四年至七年(1624-1627年)時領青岩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岩堡約一公裡的「四隻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為「王城",音譯漢語為「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岩城的雛形。
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岩堡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北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裡(縣)的十字交通要塞。經數百年歷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牆、石砌街巷。於今青岩城成了一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
貴州古乃偏僻蠻荒之地,遠離中原文化,其歷史上最出名的人物為清康熙年間《康熙字典》編撰之一、官拜正二品的周起渭(字漁璜),而周漁璜即為貴州青岩人。
民間流傳曾有武當一道士遊歷至青岩古鎮,由於當地周家福德具備,為其家點了一穴,後即出周漁璜其人。武當道士姓王,在當地也為自己點了一穴,死後埋葬。數百年後,其地出人為紅朝文革風頭人物王洪文。
周在朝中甚得重用,但由於在朝中樹敵,被政敵用重金聘請武當山三道士前往周漁璜祖居青岩古鎮黔陶鄉騎龍村,尋其祖墳破其風水,而這三道士即為點穴道士之師弟。
破穴之法相當奇特,因周漁璜祖墳所葬山形為公牛形,所埋地為牛虱地,吸取牛山精華。故三道士在當地購買一童子,殺害後取其精血,灑於公牛生殖器對應土地周圍一圈,喚為「陰煽」。
祖墳風水剛破,立刻天地變色,風狂雷擊,牛慘叫三年不止。不久,周漁璜即鬱鬱病終。
善解因果
時光荏苒,轉眼即到數百年後的紅朝末期。有奇人遊玩至周漁璜祖墳處,忽陰風陣陣,覺得蹊蹺,停步,定睛細看,發現一童被困,不得超生,遂得知其事。
奇人下山住宿時,旅店老闆熱情端來一盆水,勸其洗腳,不應即變臉強制要求。第二天結帳時,旅店老闆又莫名奇妙多補給奇人一百元。奇人牢牢守住心性,堅拒不收,老闆又變臉悻悻而歸。
奇怪之處,不由細查,方發現數百年前被殺害的童子一分為二,山上被圍困者乃其精華部分,另一部分也不得超生,數百年來一直在山下遊蕩,孤苦無依。
今奇人于山上破局,帶童子精華下山,另一部分遂附身旅店老闆,洗腳為取回精華部分,合二為一,得以超脫轉生,多退錢乃感恩回報之舉。而童子為何如此悲慘困苦,也有其因果存在。
貴陽龍脈
明張三丰曾遊歷至貴州青岩,留詩一首,世人均謎,其詩如下:
頭在青岩鋪,尾在四方河;
五百年後說,皇氣直貫南明河。
詩中青岩鋪、四方河、南明河皆是貴陽周圍地名,青岩鋪即青岩古鎮;詩中頭、尾實際指貴陽一條主風水龍脈的頭尾。
頭在青岩,附近風水聚頭而起,周漁璜祖墳公牛山即在對面,也是其範圍之內。尾在四方河,也即貴陽市小河區,而南明河則環繞貴陽。
故老流傳張三丰詩中預言貴州五百年後會出「皇帝」,數百年來民間均在觀望、等待預言的發生。直到2002年後老百姓們推測,可能是指中共黨魁胡錦濤上世紀八十年代於貴州任職數年,獲取龍脈力量,一飛沖天。儘管江魔頭十多年來多次任意刁難、下絆子,甚至暗殺,胡錦濤依然天命所歸,事事化險為夷,有如神助。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變遷、修路開山,導致此條龍脈破損嚴重,頭尾已被破斷不相連,各成格局。
一日,奇人遊玩至貴陽小河四方河,發現龍尾自成之格局,不由讚嘆。而龍尾對面生氣不足,不由搖頭。龍頭聞知不服,頭尾各成格局,豈用人心、人言有高低之對比?
奇人大慚,欲走,豈知陰差陽錯,最後竟無意中來到青岩古鎮龍頭之處,方知龍頭另有天意安排。
上天的奇蹟
公元2006年11月26日下午四點多,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岩鎮一初中生隨意之際,拿著其母手機向青岩古鎮之「獅子山」上空拍照,一共拍攝五張照片。幾天後其弟去看照片,發現照片上有字並還有一些看不清楚的符號,而其中第四張照片較為清晰,共出現了十九個字。
照片左上方第一個字為「佛」字,下面有「法正人間,全滅邪惡」,右上方是「法輪大法」,下方是「中國共產黨亡」,中間是萬字符,還有一些字看不清楚。
這張照片被稱為:上天的奇蹟
照片中下面山峰被當地人稱為「獅子山」,而其即為明張三丰所點之龍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