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12月20日】

*正見網2007年11月7日登載「八聲甘州・神州吟」:

看紅塵滾滾亂紛紛,匆匆沒黃昏。
正西風悽慘,殘煙裊地,敗葉突奔。(裊--欠妥,改--籠;突--當平,改--爭)
危在人間險處,遊子正迷津。
一簇金光照,直射家門。(此行改: 輪轉金光射,直照家門;照、射,二字易位)

原是一出大戲,問神州大地,多少來人?(「出」應視作入聲;改為「場」)
憶來時洪願,豈可忘歸根?
想家人、瓊樓急盼,夢幾回、曼舞慶歸魂。(「急」視作入聲;改為「遙」)
尋真相、識邪靈惡,天地歡欣! (「尋」改作「傳」;「識」改作「揭」)

上面句後括號內的修改主要涉及到聲韻和詞義,修改的理由比較明顯,或者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另外,倒數第二行「夢幾回、曼舞慶歸魂」,為家人想得太多、太細。有了前面的「想家人、瓊樓急(遙)盼」,就夠了,太多細節就可能出錯,因為天上的事情我們所知甚少,任何發揮都是用人的思想在猜度神。況且這樣寫,此行與末行間明顯的有些脫節。因此將上面八字改為「諒我忙、正法伴師尊:」起到很好的連接作用。句尾用冒號,因為末行是「正法伴師尊」的具體內容。

此詞首行寫「紅塵」亂象,看似寫景,實為寫「意」:主要訴諸心理感覺,而不強調視覺形像。雖然「紅塵滾滾」也有模糊的形像,但「亂紛紛」「匆匆」等形容詞加上「黃昏」的喻義才是構成讀者強烈印象的主要因素。因為「紅塵」沒有一個典型的代表形像,這樣寫也算一個較好的解決。第二行寫景,集中了「西風」「殘煙」「敗葉」等典型形像,再以「悽慘」「籠」「爭奔」加以描述,給人寒冷、淒迷和「難以預料」的恐懼感,為第三行「危在人間險處,遊子正迷津」塑造具體的形像作為詮釋。第四行是大的轉折:法輪大法傳出,將萬古不遇的宇宙大法直送到有緣人的門口!

下片首行(第五行)再一轉:不說大法怎樣宏傳、多少人得法(這些已經被多次敘述過),而以設問形式指出:伴隨大法傳出的同時,有無數高級生命來到人間,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戲中紛紛登場。他們來之前立下「洪願」,以宏傳大法、助師正法為己任,一刻不曾忘記在正法完備後返歸自己的天國(第六行)。遙遠天國的家人時時在期盼著他們,但同時也理解他們「伴師尊」「正法」的忙碌與艱辛:他們正在這險惡的人間傳播真象、揭露邪靈的惡行,迎接使「天地歡欣」的法正人間的到來。

此詞在內涵上跳躍稍大一些。對於大法弟子或比較了解大法的讀者,會覺得全詞簡潔明了、概括力強;但對於不了解大法的讀者,可能會覺得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要反覆讀、想才能明白其大概,看出其邏輯線索。

通過模仿前人的名作來學習詩詞結構,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實際上是一種學習詩詞寫作的好方法,任何創造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但在摘用前人作品中的詞、句時,就必須非常小心。特別是那些非常有名的作品,人們對其中的每一個詞都可能很熟悉。如果我們用同樣的詞牌,又用了原作的詞、句,就可能使讀者立刻想起原詞。對於這樣的作者,我們作品的價值和可讀性就降低了:可能一個詞的借用就給人不太好的印象。這是所有詩詞作者都應該謹慎從事的。

*正見網2007年11月7日登載「鄉間送福音」:

(一)

昨夜騎車發資料 山村處處閃光輝 (第二句實為隱喻真相資料,用得巧妙)
偶遇一人路燈下 笑閱傳單久不歸 (生動形像,歷歷如在眼前)

此詩後兩句以特寫手法,賦予偶然性事件典型、一般的意義,是詩詞文章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

一份二份三四份 五份六份七八份
九份十份份份飄 家家戶戶各一份

此詩結構顯然來自乾隆皇帝的「數花瓣詩」(宰相劉鏞稱,最關鍵的末句是他為乾隆續上的)。由於其結構太特殊、太易於辨認,因此不宜模仿。當然,對於不知原詩的讀者,仍然是可讀的。因此我們也就照登不誤了。

(三)

揮劍向惡靈 泊舟載眾生 (「劍」該是指正念吧;「載眾」用「救眾」可能更好)
純淨心一顆 堂堂世間行

*正見網2007年11月7日登載「自古英雄」:

自古英雄多奇才 萬苦不辭獨登台 (第二句中「獨登台」改為「各登台」)
尋師得法平生志 只為助師正法來 (末句中「助師」改為「今天」,點明時間)

*正見網2007年11月7日登載「「九評」贊」:

「九評」是照妖鏡,
它照得共產黨無所遁形。 (此句太散文化,改為:照得邪黨難遁形)
「九評」是九道天符, (這兩句易生誤解,刪去)
它捉住了共產黨這個邪靈。
「九評」是黃金繩,捆妖繩, (「黃金繩」改為「捆妖繩」,有來源、有意義)
它縛住了共產黨這條惡龍。 (太散文化,改為:縛住赤龍這邪靈)
「九評」是判決書,
它宣判了共產黨的死刑。 (太散文化,改為:宣判邪黨之死刑)
「九評」是蓋棺論定, (「是」屬多餘;改為:「九評」蓋棺定論)
它敲響了共產黨的喪鐘。 (太散文化,改為:恥辱柱上邪黨釘)
「九評」是掘墓人,
它把共產黨推進了墓坑。 (太散文化,改為:專為邪黨掘墓坑)

*正見網2007年11月8日登載「和《臨江仙・世上曲》」:

漫憶輪迴多少事,
英雄賊寇紛爭。
情牽名擾苦飄萍。
前生仇未了,
後世業重生。

損盡身心初醒悟:
蠅頭蝸角財名。
聖賢箴語悔該聽。
若非師普度,
萬世盼歸程!

這是一首唱和詞,即針對別人的詞,自己寫一首來與之呼應。因此兩首詞在內涵上必定是相關的,在觀點上可以是相同、相反或互相補充的關係。詩歌的唱和有四個等級:1-和詩,只是內涵相關,兩詩可押不同的韻;2-依韻(或同韻)唱和,兩詩必須押同一個韻;3-用韻唱合,和詩的韻腳要和原詩一樣,但次序可以不同;4-次韻(亦稱步韻)唱和,和詩的韻腳和每一韻腳的位置都和原詩一樣。因此從難度上來講,是一個比一個難。這首和詞也是屬於次韻唱和。

由於此詞的詞、句和全詞的內涵都比較明白,幾乎不經講解也能讀懂,我們就不再逐句解釋了。下面主要談一下兩詞之間在內涵上是怎樣互相關聯的。為了方便讀者對照,我們將原詞附在下面。

原詞開篇感嘆古往今來,世事紛紜,人間鬥爭不息,塵海波浪滔滔;在這苦海中,人們不能自主,有如浮萍一樣隨波逐流。和詞對此響應,但選擇了個人、而不是整個社會的現象來加以描述:人在生生世世無休止的輪迴中,經歷了多少塵世的事故,扮演了多少不同的角色啊!其中包括受人崇拜的英雄和被人痛恨的賊寇,激烈的爭鬥,歸根到底,多半是受著名利情的牽扯而勞心費力、甚至拚命。在這種痛苦的爭奪中,人們心不能定,正似浮萍無根,隨風浪飄移。兩詞都用了浮萍的比喻,但也是分別從整體與局部、概括與具體的不同著眼點來寫的。原詞以設問句探尋歷史現象後面主宰人類社會進程的本質的因素,和詞則明確指出每一個人在業海沉浮中,業滾業越來越難於解脫,因而眾生的業力共同造成了人類不斷下猾的趨勢。這裡仍然是宏觀和微觀的區別。原詞下片以「萬般皆幻」、「夢裡虛名」勸世人回頭;和詞則以個人對名利的醒悟和對忽略聖人教誨的悔恨而暗示世人應該傾聽聖者的救世箴言。原詞以助師正法、救度眾生的壯歌表達自己的樂觀和信心,並為世人帶來美好的希望。和詞則以感謝師尊的救度,代表了廣大弟子、眾生感戴佛恩的誠摯心情。

對自己喜歡的詩詞曲作品寫和詩、和詞、和曲,不但是一種同修間交流思想和修煉體會的好方法,同時也能對寫詩詞曲的作者在提高寫作能力方面起到促進作用。當然不是提倡大家都來寫。如果自己覺得在押韻、平仄方面都已經比較自如了,就不妨妨試著寫一寫。開頭的時候可以選擇比較容易的唱和方式,寫得好了、輕鬆了,再去寫難一些的。

附原詞:
臨江仙・世上曲 (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7/11/3/49141.
html)

大浪滔滔今古事,
幾多鬥鬥爭爭。
茫茫苦海嘆浮萍。
千秋誰導演?
潮落又潮生。

世上萬般皆幻影,
莫求夢裡虛名。
壯歌一曲願君聽。
揚舟何處去?
救眾上歸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