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5月27日】
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今天王老師要講:關於文章的標題。出人意料的是,王老師啥話沒說,竟然在黑板上寫出《豐子愷作畫「不要臉」》--這樣一行字。同學們看了都很驚奇:這究竟是咋回事啊?
王老師講:這是三十年代發生在上海的一件往事。有一天,著名畫家豐子愷,偶然翻閱《新聞報》,忽然有人敲門,他手頭上的報紙還沒來得及看,就放下報紙去開門。迎進來一位客人,請他坐下。
豐子愷轉身去給客人泡茶。這時,客人從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豐子愷作畫「不要臉」》,大吃一驚,連忙叫道:「子愷!有人在報上罵你不要臉!」豐子愷剛給友人端茶過耒,一聽這話,也嚇了一跳,連忙拿過報紙細讀。原耒是一位文藝界年青的評論家,評論說豐子愷作畫,獨闢蹊徑,別開生面,畫人物面部時,不細描鬚眉,雖然缺鼻子少眼的,但別有傳神之處,開了人物畫法的一種新面。
豐子愷看完全文,翹起大拇指,連連稱讚道:這位作者,真是擅長擬寫文章標題的高手哇!
王老師話音剛落,孫學文同學就講:我從老師剛才講的故事中很受啟發,使我認識到:古人說,畫龍重在點睛,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標題擬得好,那就顯得眼目炯炯,使人物倍增精神。
王老師點了點頭說:標題最忌因襲雷同。據一位有心人統計:國內以《糧食》為題的書,竟有八種之多。其中有農業書、科技書、文學作品等,還有一部電影也叫《糧食》的。另外,用《浪花集》為書名的,也有五種,其中有的是散文集,有的是小說集,有的是詩集。甚至電影以《……戀》為片名(等於是標題)的,也有數部,如廬山戀、青山戀、黃山戀等,都是屬於因襲雷同的毛病,這是作者缺乏創新思維所致。
標題還忌籠統空泛。有些作者喜歡用《往事回憶》、《一件難忘的事》作標題,用多了,也顯得沒有新意。有些文藝評論的標題是《一篇深受讀書歡迎的小說》,《一首好詩》等,也有籠統空泛之嫌。
張小菊說:我最近讀了幾篇文章,它們的標題是《我和牛》《奶奶的背》《記一次成語接龍遊戲》。議論文《飛瀑之下必有深淵》《生活要知足,求學莫知足》……我覺得這些標題都很好!
王老師肯定了張小菊講得對,然後說:文章的標題,應該與內容相應相稱,就像帽子與腦袋應該吻合一樣。有的明明是篇短文,標題卻擬得過大;有的明明是大塊文章,標題卻擬得過小,或氣概不足,都不妥貼。應該是名實相符,表裡俱佳。
有些標題,運用暗喻:《我愛每一片綠葉》;有的標題,運用對比:《榜上無名,腳下有路》;有的標題,富於自省的高尚:《風雨中,我傷害過不該傷害的人》;有的標題,內含哲理:《幸福原來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任何一個讀者,當他一旦看到上述的標題,都會被磁石般的吸住,必欲速讀全文而後快。這就是標題的重要作用。俗諺說:「題好一半文。」清代文學批評家金聖歎說:「題目是作書第一件大事,只要題目好,便書也作得好。」可謂要言不繁,堪書座右。
劉德海同學忽然冒出一聲感慨:唉!看來懶惰是寫作的大敵。誰不勤於動腦,他就會吃現成的飯,說不動腦子的話,擬寫出一般化的標題。在明眼人那裡,卻是通不過!
王老師說:劉德海同學這話,是講到根兒上了。作文與做人,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