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聲律啟蒙》 簡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9月01日】

《聲律啟蒙》是一本指導兒童以及初學者認識聲韻、掌握對偶技巧的啟蒙讀物。它以對子的形式表現,用活潑可愛、平仄協調的文句,讓初學者認識什麼是聲調和諧,什麼是對仗工整?

本書按平聲韻的韻部編排,其中上平聲(十五韻):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下平聲(十五韻):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合起來一共有三十個韻部。每一個韻部都從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到十一字對,循序漸進,這種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的編寫方式不但讓初學者容易接受,也易於記誦。同時它的句子節奏明快,聲調和諧,可以琅琅上口,在誦讀中也可以得到語音、修辭的訓練,所以是古代塾師傳授聲律,教導童蒙習作對聯的基礎教材。

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特點,和詩詞有相似之處,習得寫作對聯的技巧,對日後欣賞、寫作詩詞韻文,自然事半功倍。這本書的內容也很豐富,既有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也有歷史掌故、人文器物,因此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識,也成為寫作古典詩詞人士的重要參考數據。

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記載,這本書是元人祝明所寫,原名《聲律發蒙》,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曾經有過增刪修改,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我們今天所採用的是清康熙三年進士車萬育所編寫的本子,車萬育字雙亭號鶴田,湖南邵陽人,官至兵科給事中。平生所著雜詩甚多,卻以此書流傳最廣。

至於聲律是什麼呢?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聲音的運用規則”,古人認為寫文章固然文字要典雅華麗,但聲音卻是文章的主宰,要拿出來吟詠才知道好壞。而吟詠是否和諧,就看字音與字音之間的搭配是否合律。

《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如東、董是和,東、中是韻﹚又說:“凡聲有飛沉,響有雙迭,雙聲隔字而每舛,迭韻雜句而必暌”﹙飛是指平/清聲,沉是指仄/濁聲。雙迭是指雙聲、迭韻。兩字同聲母為雙聲,如東、董。兩字同韻母為迭韻,如東、中。﹚,這就是以聲音來規範文章的用字。如果音韻違逆,言語就不能圓通,聲音難以順暢,這是文章的“口吃﹙jíㄐㄧˊ﹚”,是文章的大患。如果聲律穩妥,那麼“聲轉於吻,玲玲如振玉;辭靡於耳,累累如貫珠矣”。

“聲不失序,音以律文”是古人寫文章所不能疏忽的重點,如果我們想要學好漢語,寫出優美的文章,那麼就要從漢語的音韻開始學習,去掉訛音,才能體會到中華文化之美。聲律啟蒙就是一個開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