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0月12日】
現在,有很好的市場了,那兒有非常專業化的分工,飲食店、大餐館等,也有很特殊的某些食物專賣。當我們想吃某種食物中的某個特別分出的什麼東西,都可以在市場中獲得,也可以專為品嘗某種食物,到餐館專挑那個食物來吃,好像很有道理。
當想要吃某些東西,例如有時在菜單中可以見到的「雞胗」,這還算好的,因為它還算大塊的食物。有時見到「鴨舌」,那麼小的東西,要找多少只鴨方能獲得一盤「美味料理」?
袁枚的《隨園食單》可以借鑑,它說:「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要使用到很多的、無數的人力,很多的、無數的物力就有暴殄之嫌。
《隨園食單》中一篇〈戒暴殄〉云:「雞、魚、鵝、鴨,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棄也。嘗見烹甲魚者,專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鰣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至賤莫如醃蛋,其佳處雖在黃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專取其黃,則食者亦覺索然矣。」正說明了每種美味食物,不是只取其中某一單元來吃,算美味的、就很好吃的。有時,只取甲魚的邊緣之「裙」的膠質豐富,可它的好味道卻在其它地方。很多的魚類食物,以為它的魚肚多脂,卻忘了它的鮮味卻在其它部位。講究吃的人,怎能只為了取食物中的某一部分,而捨棄了更多其它部分?
袁枚在這篇文章中還說,這不等同於一般所謂的「惜福」,只是就食物的本質而有此說的。他還做了解釋,雲,假如暴殄有益於飲食,還沒啥話可說的,但是如果暴殄反而糟蹋飲食,那又為何這樣做呢?原文:「假使暴殄而有益於飲食,猶之可也。暴殄而反累於飲食,又何苦為之?」
古時有用燒旺的火燒烤活鵝掌、用尖刀生取活雞的肝(曾看到1950年代,「廣西吃人事件」中,用尖刀活取人肝生吃的報導,那就更不堪了)之舉,如此殘忍的吃法,如出一轍的和在電視上看到的,一些餐館「美食」報導,有活煎鯉魚吃法,將大尾鯉魚下身置入油鍋中煎炙,端上桌時竟還見魚頭搖動、魚口張闔的鏡頭,以這種方式吃魚,誰真能吃得下肚?
《隨園食單.戒暴殄》云:「至於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刺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為也。何也?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人為了吃美食,造了許多修佛人所謂的「殺業」而不自知,造了殺業,將來要得到如此報應:在地獄中吃更大的、更多的苦還業。
現只想在此告知人們,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而陷自己於造殺業後的報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