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未來科學與文化」講座徵文】淺說禮教

章冬


【正見網2009年10月01日】

步入二十一世紀,人類為自己的輝煌而驕傲。因為滿眼看到的,都是人類的傑作,從天上到地下,從太空到海底。但是,如果翻開沉甸甸的歷史,包括那些遙遠的傳說,也許人類會清醒許多,會謙卑許多。

諾亞方舟的故事,不是還栩栩如生嗎?震耳發聵的神的警告,千百年來流傳在人們中間。柏拉圖鄭重述及的亞特蘭蒂斯帝國,如今也被考古學家所發現證實。不過,無論是諾亞方舟故事,還是亞特蘭蒂斯傳說,史前人類的被毀,都是一個共同原因,人類道德的敗壞,超出做人的底線。無論人類創造了什麼樣的文明,在神來看都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人類的道德。只要道德嚴重下滑,神最終將毀滅人類。

因為人類是神造的,神對人是有要求和約束的,不符合神的要求,那麼神就毀掉重來。不是神不慈悲,神慈悲的給人規定了道德標準,是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當人類道德敗壞後,何止人類的生活,已經不是幸福的了,人類對自然、對萬物都在做惡,對神也是褻瀆了,那麼最終的毀滅也是自作自受。

實際上,今天的人類,已經發現了許許多多的史前文明遺蹟,出書成冊,標景配圖的在社會流傳。什麼樓蘭古國、瑪雅文明,金字塔、巨石陣,等等等等。只是一些人,對此熟視無睹。或者很多人對此,還不夠重視。而更多人對此,似乎還不很理解。因為,面對那巨大的時空跨越,面對那活生生的高度文明例證,面對那支離破碎的殘垣斷壁。一切都顯的浩渺如煙,撲朔迷離,進而將信將疑,最終不了了之。

在許多領域,人們已經把淺薄的進化論,拋進了歷史的垃圾坑。一個虛妄的假說,如今百孔千瘡的如同一具蒼白抽癟極其醜陋的乾屍,被智者拋棄。不過,當初竟然迷惑了那麼多的人。


二千五百年前,幾乎同一時代,東方的孔子,風塵僕僕、百折不撓的在倡導儒教的仁、義、禮、智、信。西方的蘇格拉底,在破衣弊帽、趿拉著舊鞋的,無論寒風酷暑的,在廣場、在禮堂,在大街小巷的,在告訴人真理與正義,儉樸與美德,誠實和勇敢,等等等等。

孔子也好,蘇格拉底也好,都是在強力的奠定人類的道德基礎。告訴人恪守道德,才是幸福的保障。

而且,不約而同的是,他們在大力提倡道德的同時,都首先強調的是,人對神要虔敬,同時要祭祀先祖、緬懷先祖。同時,也強調知命行事,是智者的人生觀。

「在他和神明的關係方面:他的言行顯然是和在亞波羅神廟的女祭司對那些求問應如何祭神以及如何敬拜祖先的人所作的回答是完全符合一致的;因為女祭司的回答是:按照城邦的風俗行事就是虔敬。蘇格拉底不僅自己這樣做了,而且還勸導了別人也這樣做;他認為,那些按照另一種方式做事的人,都是輕舉妄動,或者愚而自用。」(《回憶蘇格拉底》)

「還時常勸告他的許多朋友做某些事情而不做另一些事情,並且暗示這是神明預先警告他的;那些遵照他的指點去做的人都得到了好處,而不理睬他的指示的人都後悔了。 」 (《回憶蘇格拉底》)

「他說,凡想把家庭或城邦治理好的人都需要占卜…….. 他把那些認為這些事並不隨神意而轉移,而是一切都憑人的智力決定的人稱為瘋子……。」 (《回憶蘇格拉底》)

至於孔子所言,知天命,事鬼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在東方人圈子裡,幾乎是耳熟能詳了。

是的,難道是巧合?幾乎是同時代,西方和東方,都有人在獻身道德說教,而且他們的學說,最終影響都極其深遠。不過,不能相提並論的是,蘇格拉底的道德遊說,是遠不及孔子的詳盡、淵博。東方的儒教,何止內容豐富,其可操作性,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條理更加清晰。

儒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禮教。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 《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藉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 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 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 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藉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禮記・經解》)

儒教在塑造中華民族性格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千百年來,已經溶入華夏兒女的血液、骨髓。今天的中國人,雖然道德全面崩潰,可是看到這些聖賢經典的時候,多少人不是從內心深處,感到親切、似曾相識。多少人不是盼望,回歸那溫柔敦厚、恭儉莊敬,民風淳樸的時代啊?

《禮記》中有這樣的論述。「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 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此孝子之心也。」(《禮記・祭統》)

治國安邦,禮教為首,而祭祀是禮教中最為首要的。而作為祭祀,本身還有很多原則,其中誠敬最為重要。

「祭之日,入室,fv(ai呼吸窒息貌)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嘆息)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耆欲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愨(que誠實、謹慎)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禮記・祭義》)

由此可見,古人的誠敬,遠非我們今人能夠想像的到的。真的是祭神如神在。

那麼,如此誠敬的祭祀,已經遠遠超出人類道德文明的範疇,其真正意義又是為何呢?不妨我們就把著眼點放在這裡,試圖探討一番。

「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禮記・仲尼燕居 》


哦,原來禮的實質,是在遵從道理。下面再看。

「天下之禮,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讓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紀也。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 致讓,以去爭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禮記・祭義》)

我們知道,古人祭祀日月星辰,祭祀高山大川,祭祀鬼神,祭祀宗廟。很多重要節日,以及重要事項都有祭祀活動。婚喪嫁娶、破土動工,出征討伐、祈福責己等等,都有祭祀活動。傳統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主旨,其實這些祭祀活動,就是天人合一的體現。尊重宇宙規律,敬畏鬼神,不忘先祖等等,都是祭祀的實質內容。為什麼,因為只有順天應民,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當人信神敬神的時候,神才會看護人類,保護人類,從而萬物生機、化育不息。

「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飢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 鳳凰麒麟皆在郊?取,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禮記・禮運》)

其實,禮教也好,祭祀也好,都是人道的體現。何止是君臣庶民的安泰富餘,彬彬有序,還有更深的內涵在裡面的。

前文說過,諾亞方舟的大洪水故事,以及亞特蘭蒂斯帝國的毀滅,原因是因為人類道德的敗壞,包括對神的不信不敬,造成的悲慘結局。也就是說,維護人類道德,不止是使人類生活的幸福祥和,安康豐堯。還能避免人類的大劫難。虔誠的祭祀天地、鬼神,祭祀祖宗等活動,就是人們恪守道德的有力保障之一。也是使人類這個生命物種,不至於脫離宇宙生命序列,和宇宙規律秩序,按照人道而繁衍生息的重要保障之一。


「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禮記・經解》)

在禮教中,對君臣、父子、夫妻之道之關係,是有嚴格要求和約束的。一些現代人把這些秩序,視為一種壓迫和不合理。因此而予以破除。但是,破除傳統道德後的今天,人們沒有道德可遵循,爾虞我詐,父子相殘,兄弟反目,同床異夢比比皆是。

實際上,禮教制度不是不合理。

傳統正教信仰中,都說人的元神是不死的,是輪迴轉生的。而人在輪迴轉世的時候,神是按照其福德大小安排其性別、社會地位角色的。這樣看來,禮教不是天人合一宇宙觀的合理體現嗎?人的業力決定了自己人生地位,而恪守人類社會的禮教傳統,能夠更加保證神在安排人類輪迴中,因果報應的準確的兌現。

如果打破這種傳統,人類社會關係、社會秩序的錯亂,不但不能使人按照因果關係還業,從而更加在無知中造業,互相傷害中結下更多更複雜的怨力結,這樣,不止是破壞了神的安排,幾乎破壞了宇宙秩序。

破壞傳統文化後,社會道德急劇下滑,人類自身業力更加增多,當然,帶來的必然是天災人禍頻仍。而又個個怨天尤人。

人類輪迴的事實存在,已經被很多活生生事例驗證,至今也不乏此類現象被新聞媒體證實和披露。何止是宗教中所說的而已。

宇宙運行是有規律、有法則的,生命是不滅的。那麼,禮教就是宇宙法則在人間的體現,神按照高層法則安排了人的運程,來到人間的人,按照禮教法則行事,來完成神的安排,從這個角度看,禮教也是天人合一的人道體現。神的安排是合理的,那麼,禮教的法則,何嘗不是合理的?中華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那麼,從這個角度看,也是這樣的。禮教就是神傳文化的一部分。是天道、地道、人道中,有序的一部分。


生命是不滅的,那麼,生命記憶深處,自然埋藏著,久遠久遠的記憶。現代輪迴研究中,證實了這一點,修煉故事中,這個不足為奇。

茫茫浩渺、無際無涯的宇宙,運行中造就了萬物眾生――天、地、神、人。那麼,智慧無窮、玄妙超常的道,不可以按照某種條件,把人這樣的生命,造就成另外一樣的生命――神嗎?其實,修煉就是按照某種條件,藉助宇宙道法,在把人造就為神的過程。釋迦牟尼、耶穌等等大覺者,留下了這樣的神跡先例。而老子的《道德經》,更是對「寂兮寥兮」的道,論述的明了無疑。先前的覺者聖人、神仙隱士,已經為人類奠定了修煉文化。

但是,幾度春秋,滾滾逝水,苦海掙扎,撲朔迷幻,人們本性深處的記憶,尚存幾許?修煉文化的積沉,還剩幾何?敬神、祭神、拜神,豈止是僅僅表達虔敬而已。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禮教・祭義》

這僅僅是孝敬嗎?對先人緬懷的背後,是對歸真的渴望,是對人生的無奈,是對紅塵的淡漠與輕視。

詩仙李白的「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是對文王之祭的又一種詮釋。

其實,禮教的更深內涵,就是奠定修煉文化的一部分。使人類在敬天地,祭鬼神,思先祖的過程中,不忘真本,渴望回歸,追求永恆。回頭看看孔子和蘇格拉底,背後的諸多巧合,應該不言而喻了。如果說,人生運程是基於某種因果,朝代更迭、世道興衰是基於宿命天數。那麼,更寬廣視角的審視歷史,幾千年來的人類文化歷程,是不是也在埋下某種伏筆,鋪就一個引路,奠定某種基礎呢?

「上末後時年,萬祖下界,千佛臨凡,普天星鬥,阿漢群真,滿天菩薩,難脫此劫,乃是未來佛,下方傳道,天上天下諸佛諸祖,不遇金線之路。難躲此劫,削了果位,末後勒封八十一劫。」 (明朝劉伯溫預言:《燒餅歌》)

人類文化,浩如煙海。很多民族的大預言,深邃、精闢、準確。歷史如同大戲,起伏跌宕、自然流暢中,都有預先精心的設計。比照切磨不難發覺,這些大預言,何止在過去歷史中,曾經一致的道出人類大戲的幕啟幕落、悠然湍急。更不約而同的,一致道出人類大戲收場中,正邪較量,驚心動魄;蕩滌污濁,慘烈悽然;走入未來,瑞祥無限。

先前的聖人覺者,講述了天國的美好,和脫俗的道理。人類的生命中,也留存著對美好家園的記憶。今天的人類,多數來頭不凡,正如以上劉伯溫的預言。

歸真的本性、深埋的記憶,修煉的文化,遇到宇宙大法法理,必將碰撞出最為強烈神聖的不滅之火花。引導生命,遁循法輪大法之法理,不斷昇華、不斷提升。億萬信眾,最終必將返還,那個已經久別了的、如今變的更加聖潔無比美好了的――天國世界。這就是創世的目地,圓滿的結局。

天人合一的神傳文化,是在奠定歸真的路啊。我們不能輕易忘卻、拋棄。


參考材料:

輪迴轉世的研究 -- 生命永存的證據
《禮記》
《回憶蘇格拉底》
《預言中的今天》
《進化論--人類最大的科學誤區》
《再世奇人唐江山之謎》
《史前文明與人類發展的周期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