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德」

安危


【正見網2010年02月03日】

道德往往合在一起用。現在許多人對「道」的了解很抽象,對「德」的理解很茫然。

說到「德」,人就會聯想到道德;想到《道德經》,想到德高望重,想到積德、損德。但具體怎麼講,大多數人就很難講的清楚,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在裡面。

現在人對德的理解,很多與原來的本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能在人面前講道德的人,人會對這些人升起一顆敬仰的心,會向他學習道德高深的理。現在你對年輕人講道德,他們會問你:道德多少錢一斤?好像道德也能用經濟價值來衡量。好像只有用錢來算的東西,才是人最想追求的東西。過去講積德行善,人會向他學如何積功德、行善果;現在罵人的時候把積德與敗興合起來講,好像積功德就是敗興一樣,好像與損德的話是一樣了。

德雖然是無形的,人看不到德的存在,可是人會體會到它的美好。人積功德、行善果的時候,人會生髮出慈悲的心、激發人善良的本性;因此人會精神煥發、心胸寬廣。損德的時候,人會沮喪、會痛苦、會悲傷,因此人會精神萎靡,心胸狹窄。

其實德與人的身體也是如影隨形的。打個比方:人的德就像萬能的貨幣一樣。人積的德越多,你就能用它換來更多的東西。你想當官,你就能當官;你想發財,你就會發財;你想事業,事業就會有成;你想兒孫滿堂,你就會心想事成;你想長壽,你就會壽比南山;如果你的德很大,你的兒孫、你的家族都會因你的德而興旺。想要什麼,只要你有足夠的德,你都能夠換來人想要得到的一切幸福。

相反,你要德小,你的一切聰明、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你勞精費神、苦思冥想,也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有些成功的人士把他成功的經驗寫成書,作為經驗來推廣。但是,你照著他成功的經驗去做,你卻永遠也做不到;別人成功的經驗,失敗的人也都用過,而且失敗的人是多數的,只是因為失敗了,許多人不便去講其失敗的教訓,也沒有人去關註失敗者的結果。走過不惑之年的人,你會發現:許多你在年輕時的同齡人、同學、同事、戰友,當時的所謂聰明、學識不一定比你好,但走向社會,沒有多大的努力,他們走的路好像有些偶然,就那樣心想事成的實現了,成了事業的驕子。也是德大的原因所致。

德是可以變化的。你通過所謂的努力賺了錢、當了官、享受了人間的美滿和幸福,你的德就會減少;如果吃了苦、受了罪、承受了打擊,就會增加你的德。

德是可以轉化的。你得到了別人應該得到的東西,你會用德補償;你受了別人的氣、被別人占有了本應屬於你的名利,別人也必須用德來與你交換。

德是可以帶走的。人不是一生一世的就一死了之的。人的一生所有的名利、財產,到你離開人世的時候,你一樣都帶不走,來時一身光,走時一身光;生不帶來,死帶不走。但有兩樣東西是可以帶走的。一個是德,一個是業。不管你轉生成人,還是動物、植物,它們會陪伴你的永生永世。

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講,德可以換來人所追求的幸福的一切東西。前生吃苦多的人,換來了今生更多的快樂。

對於修行的人來講,有能力的師父,可以把你的德轉化成功,德越大,功越高。德越多,修的層次也就越高,最後走向功成圓滿。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