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2月11日】
猿和猢猻,群居在不同的山上,它們彼此德行不同,雙方不能相容。
猿的德行文靜穩重,都能仁愛謙讓、孝順慈善。它們群居時互相愛護,吃東西互相推讓,行走時排成行列,飲水時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離群,它就發出哀傷的鳴叫。假如遇到災難,就把弱小的幼猿,保護起來。它們不踐踏莊稼蔬菜。樹上的果子還未成熟時,大家共同小心看護著,等到果子成熟之後,便呼叫同伴聚齊,這才一同進食,顯得一派和氣歡樂的樣子。它們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樹,一定繞道行走,使其能順利生長。所以猿群居住的山頭,經常是草木茂盛,鬱鬱蔥蔥的。
那猢猻的德行,暴躁而又吵鬧,整天爭吵嚎叫,喧鬧不休,雖然群居,卻彼此不和。吃東西時互相撕咬,行走時爭先恐後,飲水時亂成一團。有的離群走散了,也不思念群體。遇到災難對,便推出弱小的,而使自己脫身。它們喜歡糟蹋莊稼蔬菜,所過之處一片狼藉。樹上的果子還未成熟,就被它們亂咬亂扔。偷了人們的食物,都只知塞滿自己的腮囊。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樹,一定會摧殘攀折,直到毀壞乾淨,才肯罷休。所以猢猻居住的山頭,經常是草木枯萎,一片荒涼。
因此,猿群眾多時,就把猢猻趕跑;猢猻多的時候,也咬猿。猿就索性離去,始終不同猢猻爭鬥。因而動物中,再沒有比猢猻更可惡的了。
我被貶到山區很久了,看到猢猻這樣的行為,就寫了這篇《憎王孫文》。
湘江江水長又遠,
	兩岸起伏儘是山。
	為何此山草木茂盛,
	而那山光禿,荒涼悽慘?
	因為善類和惡類,
	分別聚居在這兩座山。
兇惡的是猢猻,
	善良的是猿,
	猿愛護草木,制止暴殘;
	猢猻太可憎,令人憤怨!
唉,山上的神靈啊,
	為甚麼不把猢猻斬盡殺完?
	那猢猻亂跳狂叫,露牙瞪眼,
	對外毀壞東西,對內爭奪兇殘;
	排擠打擊善良的猿類,
	喧譁驚擾,製造混亂。
	偷搶百姓的食物,
	只肥自己,不給百姓留一點。
	塞滿兩頰,填飽肚子,
	得意洋洋,傲慢狂頑。
	好花美樹啊,茂盛粗大,
	群猴爭折競咬,致使樹死花殘。
	毀壞了成果啊,真是無法無天。
百姓怨恨痛心,
	連連呼叫蒼天。
	這些猢猻啊,
	實在太兇殘!
	唉,山上的神靈啊,
	為甚麼您聽不見?
猿的品行端正,
	遭受驅逐,也不計較怨恨,
	從容不迫地退避啊,
	只把美德來踐行。
飛廉和惡來,是紂王的兩個惡人,
	他們勾結起來,
	好人周文王就被囚禁;
	大禹與后稷,攜手合作,
	“四凶”就被鏟除乾淨。
	小人們一旦得勢,
	君子就會遭遇不幸;
	有德行的人聚在一起,
	壞人就不會得逞。
	善與惡不能共處啊,
	倒霉還是幸運,
	得視雙方力量的強弱而定。
	弱肉強食是事物的必然規律啊,
	弱者遭災,強者得幸,這是形勢所成。
那些猢猻,
	實在可憎。
	神靈呀神靈,
	請您快把邪惡嚴懲,
	不要再延逸時辰!
(譯文據《-巫讜?募?#8226;憎王孫文》)
柳宗元的這篇《憎王孫文》是一篇寓言性質的文章,由前半段的序文和後半段的騷體詩組成。
文章通過對猿和猢猻善惡不同的品德的描寫,藉以影喻社會善惡兩種勢力之間的水火不容的矛盾鬥爭。
作者滿腔熱情地讚頌了猿的美好的品德行為,無情地鞭撻了猢猻的排斥異己、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文末還向蒼天神靈提出了希請:“那些猢猻,實在可憎。神靈啊神靈,請您快把邪惡嚴懲,不要再延逸時辰!”表現了柳宗元憎恨和必欲殲滅猢猻的決心。猢猻就是那群打擊善良、禍害百姓、殘毀大好河山的利益集團及其王孫。
正是:
柳宗元筆下的猢猻,
	與當今邪惡的中共王孫,
	何其相似乃爾?
	確屬難解難分!
	邪惡中共,實在可憎,
	天滅中共,蒼天有眼有靈,
	雷霆萬鈞,瞬刻即會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