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2月17日】
老子指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任何事情的出現都只可能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好的,一種是壞的。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一件事情發生了,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事物的發展都是向對立面轉化的,有時好事能轉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轉成好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所以生活中我們有好事降臨的時候注意不要樂極生悲,保持自己平靜的心態,情緒不要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才算智慧。在失意落泊時要有長遠的目光,相信會有光明的前景,堅定信心。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淮南子•人間訓》廣泛論述了人類社會中禍福、成敗、得失、利害、損益、取予等各種矛盾的辯證關係,其中特彆強調了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它說:「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最著名的便是「塞翁失馬」 的故事:靠近北方邊塞有一戶人家,有一天,他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塞外胡地了,鄰居都來安慰他,老頭說:「怎麼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後,他家的馬從胡地回來了,還領回來一匹驍駿的「對像」,胡馬比內陸之馬強多了,鄰居都來賀喜,老頭說:「怎麼知道這不是一件壞事呢?」後來他兒子騎著那匹桀驁不馴的胡馬去野外打獵,結果被掀下來而跌斷了大腿,鄰居又都來安慰,老頭說:「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年後胡人大舉入侵,青壯都被征去打仗,近塞的人們十死八九,這家兒子由於瘸腿而不能從軍,父子得以活命。
《人間訓》還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宋國有一家人三代行善。有一天,家中的黑牛生下了白犢。過了一年,這家的老頭無緣無故瞎了眼。後來那頭黑牛又生下了白犢,過了一年,這家的兒子又無緣無故瞎了眼。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都城,所有的老幼青壯都拚命堅守,城中無糧,以至於易子而食,析骸而炊,最終還是被攻破了。楚王下令殺掉所有守城的,而這瞎眼的爺倆不能守城,因而躲過了楚兵的屠刀。戰事停息後,這爺倆又都恢復了視力。真乃「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
可見禍福轉化,如日月相推,晝夜交替,禍不足悲,福不必樂,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