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一勞永逸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6月02日】

【原文】

且夫前世豈樂傾無量之費,役無罪之人,快心於狼望之北哉?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1),不塾費(2)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運府庫之財填盧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欲掠烏孫,侵公主,乃發五將之師十五萬騎獵其南,而長羅侯以烏孫五萬騎震其西,皆至質而還。時鮮有所獲,徒奮揚威武,明漢兵若雷風耳。雖空行空反,尚誅兩將軍。故北狄不服,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

[漢・揚雄〈諫勿許單于朝疏〉(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引)]

【註解】

(1)佚:通「逸」。
(2)塾費:短時間的花費、費心。塾,音同「暫」。

【故事闡述】

漢哀帝建平年間,匈奴首領單于上書,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進貢。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們就說,以前在宣帝、元帝時,單于進見,國家就發生了變故。皇上陷於兩難,與大臣們研商後,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這時,揚雄上書諫言:單于上書請求進見,而國家卻不允許,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並且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物資,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當拒絕,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給予適當的處理,以防止邊境戰亂的發生。

後來「一勞永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經過一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討論】

(1)揚雄上書諫言哀帝,不當拒絕匈奴晉見的理由何在?
(2)秦朝對於匈奴的問題如何處理?

【造句練習】

例:平時上課認真聽講、勤作筆記,對付考試就可以一勞永逸。
例:這個問題不適合再拖延,得想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才行。

【課後時間】

填字改錯。

◎一牢永「」>()
◎一「」雙鵰>()
◎一晨不「」 >()
◎一「」情院>()
◎一「」無移>()

參考答案:

◎一牢永「」>(一勞永逸)
◎一「」雙鵰>(一箭雙鵰)
◎一晨不「」 >(一塵不染)
◎一「」情院>(一廂情願)
◎一「」無移>(一覽無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