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響遏行雲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8月02日】

【原文】

薛譚(1)學謳(2)於秦青(3),未窮青之技,自謂盡(4)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5)於郊衢(6),撫節(7)悲歌,聲振林木,響遏(8)行雲。薛譚乃謝(9)求反(10),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10)東之齊,匱(11)糧,過雍門(12),鬻(13)歌假食(14)。既去而餘音繞樑欐(15),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16),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17)哀哭,一裡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18)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裡老幼喜躍抃舞(19),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20)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21)娥之遺聲。”

(《列子·湯問》)

【註解】

(1)薛譚:秦國擅長唱歌的人。
(2)謳:音歐,歌唱。
(3)秦青:秦國擅長唱歌的人。
(4)盡:全部學得。
(5)餞:音見,設酒食為人送行。
(6)衢:音渠,四通八達的道路。
(7)撫節:打著節拍。
(8)遏:音餓,阻止。
(9)謝:認錯。
(10)韓娥:韓國擅長唱歌的人。
(11)匱:音愧,用盡。
(12)雍門:地名,齊國城門。
(13)鬻:音玉,賣。
(14)假食:乞食,寄食。
(15)欐:音立,屋樑。
(16)曼聲:拉長聲音。
(17)逆旅:旅館。
(18)遽:音巨,急忙。
(19)抃舞:拍手歡躍,表示很快樂。抃,音便。
(20)賂:音路,贈送財物給人。
(21)放:仿效,通“仿”。

【故事闡述】

據《列子·湯問》中記載,秦國有個喜歡唱歌的人叫薛譚,他向秦青學習唱歌,但還沒有學得全部技巧,他就自以為學完了,於是告辭回家。秦青也不留他,還在郊外大路上設酒食為他送行。

秦青打著節拍唱起悲壯的歌曲,嘹亮的歌聲振動林間的樹木,使天上的浮雲停止飄動。薛譚於是向秦青認錯並請求留下,終生不敢再提學成歸鄉。

秦青向拜訪他的朋友說∶“從前韓娥往東到齊國,糧食吃完,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維持生活。她離開後,留下的歌聲還在屋樑間迴蕩,三天沒有停止,附近的人以為她還沒有離開。

韓娥經過旅館時,旅館的人侮辱了她,韓娥於是拉長聲音悲哀的哭泣,周圍一裡之內的老人和小孩也都隨之悲哀憂愁,相對哭泣流淚,三天沒有吃飯。旅館的人因此急忙追她回來。

韓娥回來後又拉長聲音唱歌,周圍一裡以內的老人和小孩都高興的拍手跳舞,誰都無法停不下來,也忘了之前的悲哀。於是,就贈送很多財物給韓娥,再送她回家。所以雍門的人到現在還喜歡唱歌和悲哭,那是仿效韓娥留下來的聲音。”

原文中用來形容秦青歌聲的句子“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後來就被演變為“響遏行雲”這句成語,形容歌聲嘹亮高亢。

【討論】

(1)為什麼薛譚向秦青認錯並請求留下,終生不敢再提學成歸鄉?
(2)故事中如何形容韓娥的歌聲?
 
【造句練習】

例:他引吭高歌,歌聲響遏行雲,吸引了許多人佇足聆聽。

【相似成語】

繞樑三日;穿雲裂石;響徹雲霄;聲動梁塵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觸( )驚心→心平( )和→和衷( )濟→濟( )救人→人( )人海

參考答案∶

觸(目)驚心→心平(氣)和→和衷(共)濟→濟(世)救人→人(山)人海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