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

靜慧


【正見網2010年07月18日】

古人云:「勤學似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學問之道,貴以專,貴在恆,「學不可以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語出管仲《管子•權修》。原文為:「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宋•樓鑰《攻康熙十年(除敖拜後)二月正式舉行「經筵禮」,所謂「經筵」,即於「儒學」之士中,擇老成淵博者,授為講官,置之左右,講論經史。此後遂成定製。歷代經筵日講分春秋兩季,康熙曰:「學問之道,必無間斷,方有裨益。以後雖寒暑不必輟講」;初期隔日進講,聖祖稱:「朕聽政之暇,即於宮中披閱典籍,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疲。」命實行每日進講。按舊例,講官進講,皇帝聽而已。聖祖認為此方法「於學問之道無益,亦非所以為法於後世也」,故命「自後進講時,講官講畢,朕仍復講,如此互相講論,方可有裨實學」(《清史紀事》)。經筵日講堅持了十六年,聖祖成為一代精通經書易理的大學問家,培育了一批治國之能臣。

《史記 • 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默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是說:孔子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學了十天,師襄子說:「可以繼續了。」孔子說:「曲子雖然已經能習練,但還沒能把握其中的精要。」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韻致已經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說:「可是我還沒能得其心志。」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志趣已得,現在可以增加了。」 孔子說:「此曲志趣雖然已得,但我還沒能完全進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為人。」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說:「時而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終於,他說:「我知道他的為人了:默然黝黑,頎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蒼生,王者氣度,胸懷天下,除了文王,還能是誰呢?」師襄子聽到後,趕緊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師也認為這正是《文王操》啊。」

司馬遷用十五年寫成了《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求學、治學之道如此,修行之道亦如此。

玄奘西行,不憚艱危,行程五萬,終成大乘。十七年後,滿載而歸,潛心譯經,佛法弘揚。法門領袖,民族脊樑。

鑒真東渡,九死不悔,十年顛沛,矢志不渝。雙目失明,佛志彌堅,為傳佛法,何惜身命。廣播文明,持道以恆。

清末武訓,千古奇丐,興辦義學,終其一生。開化民眾,廣結善緣,忍辱負重,慈悲眾生。難忍能忍,身體力行。

可見,持之以恆是一種純淨而堅定的人生信念,也是達到成功彼岸必然之心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