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7月29日】
「『佛法』可以為人類洞徹無量無際的世界。千古以來能夠把人類、物質存在的各個空間、生命及整個宇宙圓滿說清的唯有『佛法』。」 (《論語》) 二零零零年秋,年近花甲的我,由於到公園晨運,因緣際會偶然看到了這一段「法」,非常觸動的就從此走上了現在的修煉之路。得法迄今,「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即將屆滿十年卻如一倏,今後誓願修煉如初,心無旁騖,精進不停。
宇宙大穹浩翰奧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釋迦牟尼在那樣一個層次,他都講了三千大千世界學說,人真的真的非常渺小,人類再怎麼憑藉科學的突破創新,其所能認識到的宏觀或微觀也還只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一小小點兒。人生,真的是生、老、病、苦、死的滄海一瞬,酸、甜、苦、辣、辛五味俱全,正因為受得了苦,吃的苦中苦,才有難能可貴的歷煉和美不勝收的德報。真正的內涵是因為吃苦受苦才能償還自己在生生世世所積攢的業力,吃越多的苦,越早還清業債,從而轉化成德。
聞道有先後,修煉卻不在於先後,修的好與不好也不在於先後。「朝聞道,夕可死」,但問自己是否真正有意願、肯下決心持志修煉,提升心性。不羨神佛不羨仙,有幸生逢法輪大法洪傳之世,就是萬幸了。飯宜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點一點的做 ; 一步登天、一蹴可成的事情,就算是有也是可遇而決不是可以強求的。修在先,煉在後,穩步當車的嚴格要求自己,心正意誠的在做中紮紮實實的實修。「有心煉功,無心得功」,修煉,就是不斷的去執著心的過程,就是無所求的修。
人多的是自我的執著、愚見、謬見,所以,在人世間壓根兒沒有什麼得失的事是值得我們大驚小怪而太去跟人家計較的。生活富有與否,取決於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和持志心態,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非常的富有,知足就是富有。修煉人更要能舍,才是真正的富有。修煉人深懂的「人神之別」和「得必有失」的奧妙,在人成神的路上,嚴格自我要求,放下名、利、情的層層執著,了卻常人心。
與人為善,用心聆聽,真正善意的去理解對方,多看人家的好處,儘可能的不去看人家的短處。向內找是法寶,只是一切還得靠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師,取法乎上,待人處世要厚道,擇善取中,一思一念皆正道。不同層次有不同層次的法,不同層次有不同層次的認識,比學比修重點在於互相激勵、共同精進,互相理解、尊重、圓容,而不是攀比,更不是有模學樣。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正反兩面的,沒有絕對的對與絕對的錯,從這一個角度看是對的,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或另外一個層次看卻可能是大錯特錯的;我們以為那樣是錯的,在別人看來又或許是對的; 當我們竭盡全力想搏取的一樣東西,往往就是別人想盡辦法要拋棄擺脫的包袱,正是人丟我撿,最後誰失誰得了,箇中三昧就各自有數了。何況,人間的理又往往和更高一層天上的理是完全不同的。明辨正邪、善惡、真假和好壞,守德修口,好壞出自一念;信師信法,正念正行,做好學法、發正念、講真相三件事,真正的同化宇宙真、善、忍特性,才是無為自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