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9月23日】
由鄭燮的題竹詩談起
鄭板橋在山東范縣的政績很好,後來被調往濰縣,他上任沒多久,就發生了饑荒,災情非常慘重。他在「逃荒行」中,曾描述當時悲慘的景象:
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來日剩一身,茫茫綿長路。長路迂以遠,關山雜豺虎。天荒虎不飢,貯人伺嚴阻。豺狼白晝出,諸村亂擊鼓。……
鄭板橋看到百姓生活無法溫飽,不待向朝廷請示,就毅然決然的自行開官倉,濟賑放糧,並且指責官府貪污,結果因此丟了烏紗帽,離開濰縣。臨別之際,他曾畫竹送給濰縣的士紳,並在畫上題詩: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魚竿
(丟去烏紗帽,不再做官。行囊空空,兩袖清風。讓我畫一枝清瘦的竹子,在秋風蕭瑟的江上,姑且當作魚竿來用吧。)
鄭板橋還有題「竹石」一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在青山上的竹子,把根深扎在破裂的岩石之中,死命咬定,毫不放鬆,因此根基牢固。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什麼東西南北方向的颶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也不能使它有絲毫的屈服和動搖。)
自古以竹明志 以竹製筆
古往今來,喜歡竹子的人很多。許多人栽竹、養竹、畫竹、詠竹,而且深諳竹韻,能夠聽竹、懂竹的騷人墨客更不少。他們欣賞竹枝的挺拔俊秀、讚美竹節的直立中空,那象徵著讀書人高尚的節操、永不屈服的志氣與面對困境時的決心。
那毛筆的筆管以竹製最普遍、最常見。竹,雖無梅的俏姿,菊的孤芳,蘭的出塵,松的雄偉。然而,竹的高節心虛,正直的性格和婆娑姿態,惹人喜愛,受人讚頌,又兼之隨處可見,因此勤快的古人將其作為毛筆筆管,不僅喜竹之直圓外形,更愛竹之深厚內涵也許透過那中空的直節,能上達天聽,和宇宙溝通聯繫哪!
看來竹之為物,從先民的普遍鍾愛與隨手利用上,能得出個結論:「天人合一」的神傳先天觀念,使得中土子民在宇宙洪荒,兩氣渾沌初始,就開啟了與地上萬物相輔相成、相依相恃的進化發展路程。由一些古籍史料中,咱們可以略窺史前時期「竹」之堂奧。
古籍史料
《說文》曰:竹,冬生草,象形,下者笞箬也。凡竹之屬皆從竹。
《尚書》曰:揚州,厥貢筱;荊州,厥貢惟枯。(孔安國注曰:筱,竹箭,大竹,美竹也。出雲夢之澤。三國常致貢之,其名天下稱善。)
《周官》曰: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陰竹之管。(鄭玄注曰:孤竹,竹特生者;孫竹,枝根之未生者;陰竹,生山北者。)
《河圖》曰:少室之山,大竹堪為甑器。《漢書》曰:秦地有杜竹林,號陸海也。
謝靈運《晉書》曰: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如麥。
《山海經》曰:衛邱山南,帝俊(郭璞曰:俊,舜字假借音。)竹林在焉,大可為舟。(言舜林中竹,一節則可以為船。)
戴凱之《竹譜》曰:竹之別類有六十一焉。有桂竹,甚毒,傷人必死;有箭竹,節間三尺,堅勁中為矢;亦皆堪為矢箭,大者為筆;鍾龍竹,伶倫所伐也。
《廣志》曰:雲母竹,大竹也;離竹,細而多刺也;思竹,堪作笛;曼竹,皮青,內白如雪,軟韌可為索;漢竹,大者一節受一斛,小者數升;利竹,蔓生,實中堅韌。
《本草》曰:竹葉一名升斤,竹花一名草花。《爾雅》又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羅浮山記》曰:邛竹,本出邛山,張騫西至大夏所見也。而此山左右時有之,鄉老多以為杖。
綜合整理
倉頡造字時,「竹」就是象形字,因此,凡是屬於竹製或與竹有關的種種事、物,造字時都從「竹」,也就是說皆歸於「竹」為部首。例如《河圖》記載:少室之山,大竹堪為甑器。(甑:煮東西的瓦器或蒸東西的無底桶。)
《尚書》裡提到「筱」,指的是:竹箭、大竹、美竹。出產於雲夢之澤。邊陲之國常以此進貢,其美善之名揚於天下。(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漢水間一帶地區,為古代雲夢大澤的湖底。地勢低,湖群密布,水道紛歧,灌溉非常便利,為富庶的魚米之鄉。)
竹之型態特殊、與眾不同者謂之孤竹;旁枝歧根尚未滋生者謂之孫竹;生長於山北者謂之陰竹;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如麥;《山海經》裡還說,帝舜林中之竹,一節就可以制船哪。《漢書》有:秦地有杜竹林,廣袤無垠,一眼望去,號稱「陸海」。
竹的類別,自古以來就有六十一種之多,《竹譜》記載:桂竹,甚毒,傷人必死;箭竹,每節間隔三尺,堅勁中空,可制為矢;也都可製成矢箭,大者甚至制為筆;而鍾龍竹,則是伶倫所採伐者也。(伶倫,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音樂人物,亦作泠倫。相傳為黃帝時代的樂官,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
《廣志》內又有這種說法:雲母竹,大竹也;離竹,細而多刺也;思竹,堪作笛;曼竹,皮青,內白如雪,軟韌可製成繩索;漢竹,大者一節受一斛,小者數升;利竹,蔓生,實中堅韌。《羅浮山記》談到:邛竹,本出邛山,張騫西至大夏所見也,而此山左右時有發現,鄉老多以此竹製成手杖。《爾雅》又講: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
竹為多年生木本科植物,干直,中空有節,嫩芽叫筍,可食。筍殼叫「籜」(音拓)可做「笠子」。而竹之最下品者,即是「笞」(音痴)、「箬」(音若)。所謂笞,是舊時打板子的刑罰,為「五刑」之一,用竹板打。而「箬」(也作「箬」)是一種竹名,葉長而闊,可包粽子。「箬笠」就是用箬做的鬥笠、帽子。
《本草》有:竹葉一名升斤,竹花一名草花。竹子開花的周期頗長,通常為數十年到上百年不等,大部分竹類開的花皆為枯草般的色澤,形如稻穗狀。已知高黎貢山的針麻竹有鮮艷的紅色花。
由於竹子的種類不同,開花周期長短也不一樣,有的甚至長達百年才開花,如桂竹需要120年才開花。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如群蕊竹、線痕?竹,一年左右開一次花;而唐竹、孝順竹,則開花無規律性。正是因為竹子開花比較少見,並且在開花後綠葉凋零,枝幹枯萎,成批的死去,所以有人認為竹子開花是「不祥之兆」。
其實,竹子開花在我國古書中早有記載。《山海經》中這樣寫道:「竹六十年一易(易即更換的意思)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果實掉落之後又再生長)。」《晉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晉惠帝元康二年,草、竹皆結子如麥,又二年春,巴西群竹生花。」
「竹」又為古時八音中之一音。用竹製成的樂器,簫、管、笛、笙皆是。
古代沒有紙,將竹削成片,在上面刻字,稱為「竹簡」。如「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後漢書 蔡倫傳》
古籍中與竹相關的事例
《丹陽記》裡有此一說:江寧縣南二十裡的慈母山,臨江的一側,危石積疊,生產簫管竹,王褒《洞簫賦》所描述的即此。其竹渾圓細緻,異於其它地方所產,於是伶倫采此竹製成樂器。此後就唯有此竿(竿即竹)彌足珍貴,獲得人們青睞,故歷代常供給樂府,俗呼曰鼓吹山。當時戍守該地的官兵,常禁止外人隨便采之。
《呂氏春秋・古樂》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的一段記載:說伶倫模擬自然界的鳳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稱的竹管,製作了十二律,暗示著「雄鳴為六」,是6個陽律,「雌鳴亦六」,是6個陰呂。《古樂》篇還記載了伶倫制樂的傳說。記載中對黃帝以前氏族社會的樂舞,只列其內容,而名之以氏族名稱,此後,自伶倫作《咸池》起,始有專用樂名。
王子年《拾遺記》說:蓬萊有浮筠之竿,葉青莖紫,子如大珠。有青鸞(鳥名)群集其上棲息,下有砂礫,細如粉。暴風吹至,竹條翻飛起舞,拂動細砂,如雪霧般揚起,於是仙人們都來觀看自然界的戲碼演出哪。強風吹折竹枝,那響聲一如鐘磬之音似的。
《史記》裡記載:智伯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的趙國開國君主)奔晉陽,原過(人名)後來才趕上,於王澤見到三個人,自冠帶部分以上,清晰可見,而自冠帶以下部分,則不可見。這三人送與原過二節竹子,要求原過說:「請為我們以此物饋贈趙無恤(即趙襄子)。」原過就把經過告知襄子,襄子等了三日,親自剖開二節竹子。裡頭藏有一份紅色書札,上面寫著:「我是霍太山陽侯天吏(天之使者)也。」
應劭《風俗通》內有個說法:「殺青書可繕寫。」謹按:《劉向別錄》註明:「殺青者,直接用青竹簡書寫就是了。」
鄭緝之《東陽記》有載:崑山離蕪城山十裡,山峰和山嶺高大險峻,常年秀麗於雲表之中,許多故老輾轉相傳,說:「嶺上有員池,各類魚鱉兼具。池邊有竹極大,當風吹至,此竹立即彎俯、垂屈,來回搖曳,如人掃地一般,因此此地,恆常保持乾淨、整潔,好似有人經常清掃一樣。」
張華《博物志》:帝舜死後,他的二個妃子淚下如雨,淚珠染上竹枝即成斑點。妃死後成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
劉敬叔《異苑》裡談到:有個吳郡桐廬人,曾經砍伐自己以往所種、因疏於照顧而遺留下來的竹子,發現一根宿竿(意即老根、老叢),呈現雉雞之頭、蛇身形體,這麼多年仍未改變。這也就是說:此竹為蛇,而蛇亦為雉也。戴凱之《竹譜》裡有記載:雞頸竹,似竹而細。
《墨子》一書,說:公輸子削竹木作成鵲鳥。鵲鳥作成之後就飛了起來,在空中盤旋三日不下來,他自認為自己技巧高超。
《漢書》有此一說:高祖年輕時為亭長,窮困之餘乃以筍皮製成笠冠。應劭注曰:用竹子剛開始生長後,脫落下來的皮葉(即筍殼)作帽冠,就是如今的鵲尾冠是也。
唐太宗文皇帝所作《賦得竹詩》如下:
貞條鄣曲砌,翠葉負寒霜;拂牖分龍影,臨池待鳳翔。
(貞潔的枝條,在曲折的台階裡形成屏障;寒冬裡,葉子被霜雪所覆蓋卻依然翠綠。無論是晝夜或陰晴,總能看到它在皇宮內的窗牖上,分花拂柳,顯現出似龍般矯捷的身影;不管面臨池閣或台榭,就會發現它高挺的枝幹,搖曳生姿的等待鳳鳥群聚啊。)
結語
竹子具有生長快速的特性,栽種三到五年就可以被利用,加上取材容易,質輕而堅,無論枝、葉、稈、籜或竿、簪、篾等都可以製作成各式各樣的器具和供作精緻的竹藝品、建築用材、鷹架、圍籬、防風林、棚架、農具、家具、生活用品、編織器物、造紙材料、各種樂器、筍可食……等等。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就知道,交通工具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文明發展的突出進程之一。竹子在上古時代,向來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與交通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我們的祖先用它製造了竹車(又稱竹輿)、竹筏、竹船以及橋樑工程。
竹子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育、樂、用各方面。竹子用於建築的歷史久遠,在遠古,人類繁演的過程,竹子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漢代的甘泉宮竹宮、宋代的黃岡竹樓,皆是取竹建造並富有盛名。
從服飾方面看,竹對中國人的衣飾起源和發展起著關鍵之功。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鬥笠、竹傘,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嶺南地區一些州縣的重要貢品之一,竹還是古代人裝飾的材料。
「竹夫人」是指用竹編成的籠子,夏日放在床蓆間,用以取涼,如「贈君無語竹夫人。」(蘇軾《送竹几與謝秀才詩》)竹夫人,考究起來也是歷史悠久,並有很多不同的名稱:竹姬、竹妃、竹奴、青奴等等。它是一種自中國古代就有的夏季納涼用具。以成熟的青竹皮編制而成,通體鏤空。夏季睡臥之時,靠在身側以納取絲絲涼意,所以叫竹夫人。此物雖不貴重,但很實用,廣受百姓歡迎。
舊曆的五月十三日,稱為「竹醉日」。是日可以種竹。見賈思勰《齊民要術》。
「汗青」亦指「史書」。古時用竹簡寫字,先以火炙竹簡,讓其出汗,如此書寫才容易。所以說記事或書籍印行,稱為汗青。而「丹青」是專指「畫」,也是竹類的一個品種。
綜合以上的史實與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竹子是老天有意賜給人類的恩物。不僅最先被發現、最早被利用,而且用得最廣、最全面。先民的歷史軌跡也靠它──簡冊(竹帛、竹簡)記載;生活起居、進化過程也都全方位的利用著它。萬物皆有靈,我覺得竹子這種特殊的生命,是獲得上蒼特別的眷顧,讓它下世來輔助人類發展神傳文化的。有道理吧!
附註:鄭燮(1639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揚州興化縣人。授濰縣令。因歲飢為民請命,開倉賑災而忤逆大臣,罷歸。其為人洒脫,而天性淳厚,詩詞兼工;書法疏放挺秀,自成一家;所畫蘭竹,亦秀逸有致,著有《鄭板橋全集》。
(《初學記・卷二十八・果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