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拾珠璣】卜居 (楚辭)

幸紫


【正見網2011年02月21日】

【白話試譯】

屈原已經被放逐到外邊三年了,這期間沒能夠再見君王一面。他為了國家,竭盡了自己的忠誠與才智,卻遭受到奸臣讒言毀謗的阻攔;心裡是如此憂慮煩亂,自己愁悶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去見那位做太卜的鄭詹尹,說:「我心中有疑惑,希望請先生給我推算並解決。」詹尹便把占卦的蓍草莖擺好,擦乾淨龜甲上的灰塵,說:「你有什麼疑難讓我給你占卜?」

屈原道:「我應該誠誠懇懇,老實忠厚?還是送往迎來,無盡無休?應該鋤草耕田做一個良好農夫?還是攀高結貴使自己功成名就?我要正言直諫不顧犧牲?還是隨聲附和貪圖富貴而苟活性命?我是遠走高飛保全自己的操守?還是趨承顏色,花言巧語,向女子叩頭?應該廉潔正直不同流合污?還是玲瓏圓滑,顛倒是非,像膩人的油脂,柔韌的皮條,向人諂媚趨附?應該昂然翹首如同千裡馬那樣超群出眾?還是浮游不定像水中的野鴨,隨波逐流,只求活命?應該同駿馬一道齊驅並駕?還是跟隨在劣馬的後頭拖拖沓沓?應該同黃鵠一道比翼高飛?還是雜在雞鴨群中為了爭吃打架?──究竟如何才吉,怎樣才凶?哪一樣不能去做?什麼方向我才可行可從?」

「這個世代呀渾濁不清、是非不明:說什麼秋蟬的薄翅很重,三萬斤的重擔反倒極輕;把器大聲宏的黃鐘毀棄了,把土燒的瓦缽敲得像雷鳴;好說讒言的奸人位高權重,真正賢能有才的志士反而籍籍無名!唉唉!我還說什麼呢?有誰知道我的正直忠貞?」

詹尹放下蓍草辭謝,說:「要知道尺有它的短處,寸有它的長處;物件的功用有時不能全備,人類的智慧有時無法企及;術數也有推算不出的問題,神靈也有無法解決的疑難。我看你還是憑著自己的良心,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吧!因為你所問的這些事情,卜卦實在不能給你一個圓滿的解答。」

【原文】

屈原既放(逐),三年不得復見(指不得復見國君)。竭知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掌卜之官)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蓍草莖)拂龜(龜甲)(皆卜筮用具),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誠懇)朴(通「朴」)以(同「而」字)忠乎?將送往勞(迎)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交接、來往)大人(顯貴高官)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苟活)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X訾栗斯、喔咿嚅?"(當時之方言,形容巧言令色、曲己迎人之醜態),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圓滑)滑稽(能言善辯、顛倒是非),如脂(油脂)如韋(皮革),以潔楹(形容諂諛圖進的樣子)乎?寧昂昂(超群出眾)若千裡之駒乎?將泛泛(通「泛」,浮游無定狀)若水中之鳧(野鴨)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良馬)亢軛(並駕齊驅)乎?將隨駑馬(劣馬)之跡乎?寧與黃鵠(即天鵝)比翼乎?將與雞鶩(家鴨)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

「世溷(通「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古量名,三十斤為鈞)為輕;黃鐘(古樂器,器大聲宏)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地位尊榮,氣焰囂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無言)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心得體會】

本篇選自《楚辭》,後漢王逸《楚辭章句》及南宋朱熹《楚辭集注》,皆云:「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卜居的居,不能簡單的解為「居住」,乃是「自處」的意思;卜居,即卜問所以為人處世之道。本文主旨,在表現一個處於惡濁世代中的士子,他的苦悶與彷徨,也正與屈原的生活處境和思維脈絡相符合。

楚辭者,簡言之,即流行楚國一帶民謠歌詞也,是匯集長江流域一帶歌謠之大成。戰國時代,楚三閭大夫屈原(名平,字靈筠),因遭讒謗貶謫,不用於兩代之楚王(懷王與襄王),眼見楚國因聽信奸佞而喪地辱國,懷王被俘,郢都被占,軍民慘遭屠殺。雙重悲痛,一腔怨憤,發抒於歌謠之整理寫作之上。於是原本粗淺俚俗,以神話風土為主之楚辭,經修整形式,潤飾詞句,發抒內心情感,注入新生命,乃成古文學之異采。後人群起仿效,學作,漢代尤盛,並流行駢體排偶,凡辭句長短不一,措詞用字不對稱排偶的叫「辭」。因所描述形容者均為楚地、楚人、楚物、楚事,故又稱之為楚音,或楚聲。於是這種風行體裁,後人稱之為「騷」,亦稱「楚辭」。

這是筆者選這篇的主要目的,讓大伙兒一起分享與欣賞屈原有志難伸,因而牢騷滿腹,在憤世嫉俗的心態下寫就的文章──當時與往後風行一時的「騷體」!看他的每個提問,都是正反相對的,可想而知,除了表現矛盾之外,那進進逼人、「一正一反」的問句法,反而增添了無數的行文氣勢;反覆舉例和述說的是,環境的乖違與官場的污濁,以及君臣上下道德的淪喪,並表達一己的無端迷茫與無所選擇的苦況。譬喻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隨手拈來的事物:農夫、千裡馬、野鴨、黃鵠……等等,自然而不造作、淺顯而不失真,這是先秦時代文章的特色,也是屈原首創的文筆風格哪!

其實,世間事就是如此,有利有弊,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嘛!正、反兩面的後果同在,利弊得失的因緣互動!因為人身上,佛性、魔性同存。一個生命掉到人中來了,就得造業、就會造業,那業力如影隨形,怎麼樣也擺脫不掉。要想跳脫,只有做好人,積德行善;只有修煉返回去,方有可能。屈原僅管苦惱,僅管憂心,終究沒有勘破名利情,一心只認定楚王重視自己,會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幹,可事與願違,環境陡轉、君心善變……因此,找不到出路而投江自沉!看來,造下的業更大了,下個輪迴,不知得吃多少苦才能還得完哪。

【作者】《楚辭》亦為漢劉向所輯,包括屈原、宋玉及漢人之辭賦作品,其中以屈原所作最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