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誘惑

大陸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1年03月09日】

自古以來,君子都重視自己的品德。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遠離誘惑。孔子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老子說「不見可欲」,佛陀也告誡「道人見欲,必當遠之」。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遠離誘惑的重要性。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浙江一個僧人立志修行,很是精進。一天夜裡,一個美艷的女子來到僧人身邊,極盡誘惑。僧人知道是魔,始終不動心。 女子技窮,對僧人說:「師父定力這麼高,我實在是該斷絕妄想。但師父如果能容我靠近而真空不染,那我就會一心皈依。」僧人揣度自己道力足以勝魔,坦然答應。女子得以靠近,最終毀了僧人戒體。僧人懊悔不已,鬱鬱而終。

這個故事對我們是一個警戒。即使自己做的很好了,也要遠離誘惑,否則很容易掉進誘惑的深淵。

當今社會誘惑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符合世理的。比如:手機存話費,存三百元,贈三百元。這本來是商家的一個活動,目的是促進消費。大眾活動,無可厚非。但如果我們有意去做,就動了利益之心。而起執著心是對君子最嚴重的危害。又如:教師課外有償補課,表面是利己利他的事。然而一旦摸了錢,人心就會發生變化。一看就是不合理的誘惑,我們可能會警覺,但表面符合世理的誘惑更要警覺,因為「動心」的危害實在大。

還有一個故事:有位老鐵匠,常年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每天伴隨他的有一把竹椅和身旁的一把紫砂壺。雖然收入不多,但足以生活,每天過的很滿足。有一天,他從一個文物商人口中得知紫砂壺是清代壺名家的,商人想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它。老人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但商人走後,老人失眠了。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子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人們知道這件事後,也頻頻騷擾他,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那位商人帶著二十萬元再次登門,老鐵匠招來左右店鋪的人和前後鄰居,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紫砂壺砸碎了。老鐵匠恢復了原來平靜的生活,還是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誘惑來了,我們必須揮起手中的斧頭將它砸碎!但這也要費一番周折,實在是得不償失!面對誘惑,遠離為好!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