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3月14日】
如何祛病健身,是人們都關心的問題,許多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各種體育運動。這些方式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的話,其負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紐約時報》2011年3月9日的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題為「過度體育鍛練的危害」(When Exercise is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文章中說,英國的研究人員最近對一些身體極佳的體育健將測試了他們的心臟健康情況。測試對像是加入過英國國家隊或國奧隊的運動員以及完成過100個馬拉松長跑的人士。這12人年齡都在50歲以上,最大的67歲;另外一組是年輕的運動員,從26到40歲。作為參照,科學家們也選了20名50歲以上的人士,其中沒有一名受過上述的體育專業訓練。分析結果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上。
文章中說,研究結果很令人不安。在這些測試對像中,非運動員或年輕的運動員都沒有出現心臟纖維化,而老年的運動員中,半數檢測到心臟纖維化。當纖維化嚴重時,會造成心臟變硬、變厚,以及功能失調。類似的研究以前也進行過,一項2008年在德國進行的研究發現,老年的馬拉松運動員比同等年齡非運動員心臟纖維化出現的幾率大。由此,科學家們一方面認為體育運動有助於健康,一方面也認識到過度的鍛練會帶來危害,但具體還不清楚什麼是適量的運動。
另外一項注意體育安全的報導來自於美國《時代》雜誌2011年1月31日的一篇文章,題為「撞腦袋的國家」(Headbanger Nation)。文章中說,每年有近4百萬美國人得腦震盪,而且這個數字在增長,2005年因為腦震盪去急診的兒童人數是1997年兩倍還要多。在各種體育運動中,橄欖球、足球、籃球,以及排球都多多少少的造成了腦震盪。 橄欖球運動中的頭盔儘管對減輕拉傷和骨折方面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對於預防腦震盪方面,作用微乎其微。
這些發現不由得我們開始反思,有沒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減少負作用的好方法呢?
如果回顧歷史的話,早在三國時代,華佗就創製了五禽戲,他的弟子吳普按照這種方法鍛練,活到九十餘歲仍「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後來又出現了易筋經,據說也效果顯著。但無論是五禽戲,還是易筋經,都不易普及,而且經歷了這麼多年,難得真傳。最近幾十年來,各種氣功的出現也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讓人們在尋求祛病健身方法的同時,開始反思人生與社會。
在西方社會,打坐等健身方式也越來越流行。很多人發現,當靜下心來時,能體會到自身與周圍環境的融洽,類似於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說法。現代科學也已經從多方面對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比如快樂能使人長壽。其實,當一個人內心向善時,其身體也會相應的往好的方向轉化,這方面的例子有許許多多[注1]。這與傳統的中醫理論也是相符的,因為中醫認為疾病就是正邪盛衰和陰陽消長的過程。佛家說:「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也是這個道理。
注1: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9/5/4/59315.html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