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以來中國八大地震



【正見網2001年01月14日】

台灣南投發生強烈地震,已有約2000人死亡,引起全球華人高度關注。

中國大陸地處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之間,為地震多發地區。台灣島更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印度洋地震帶的交匯處,地震更為頻繁。以下是中國近50年來發生的八次破壞最為嚴重的地震災害。耐人尋味的是,八次震級最高的重大地震,全部發生在1966年到1976年這十年間,與「文化大革命」共始終。這是巧合,還是命運?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在河北省邢台地區發生6.8級和7.2級地震。極震區位於隆堯縣、寧晉縣、新河縣和巨鹿縣境內。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損失。

震區處於滹陀河沖積扇的西南緣,太行山山前洪積-沖積傾斜平原的前緣。這次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壞以地裂縫和噴水冒砂為主。地裂縫成帶狀分布。極震區內的居民點多為土坯牆結構的平房,受噴水冒砂、砂土液化的影響,土層承壓能力顯著降低。這裡過去是澇窪鹽□地區,由於地下水和鹽鹼的長期腐蝕,地基、牆腳很不結實,使房屋抗震能力大大減弱,因而破壞嚴重。

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在雲南省通海、峨山間發生了7.7級地震,通海、建水、峨山、華寧、玉溪一帶遭到嚴重損失。

本區地形、地質條件十分複雜,盆地、山區、河谷相間出現。斷裂構造縱橫交錯,其中以北西向和北東向斷裂最為發育,南北向和東西向斷裂次之。這次地震既發生在北西向的曲江斷裂上。地震後,沿曲江斷裂分布許多地裂縫,構成了巨大的地裂縫帶。其中主幹地裂縫不受任何地形約束,跨溝越嶺,斷開基岩,長達數公裡,最寬處可達20米左右,具右旋水平錯動性質,最大水平錯距2.2米。極震區還出現多起滑坡,個別地區還有下陷或隆起。震區居民點多為磚柱承重的磚牆結構、土坯牆結構和木架結構的房屋。極震區房屋基本倒毀。

爐霍地震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的爐霍縣發生了7.9級地震,甘孜、道孚、色達、新龍、壤塘等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地震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的鮮水河中游。區內層狀地貌發育。聳立於高原上的貢卡拉山,地勢陡峻,高出鮮水河谷1000多米。地震發生在爐霍-道孚斷裂帶上。斷裂帶上新構造活動十分顯著,沿此斷裂帶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強震。在較陡的公路邊坡出現不同規模的崩塌和滑坡,對公路交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震區房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在極震區內,房屋倒塌十分嚴重。

昭通地震

1974年5月11日,在雲南省昭通地區發生了7.1級地震。雲南永善、大關、鹽津、綏江等縣和四川雷波縣受到破壞。

震區位於滇東高原北部,為一強烈上升區,地形相對高差一般為500-1000米。岩石破碎,河流沖溝發育,切割強烈,溝深坡陡,瀑布、跌水較多。地質構造複雜,近南北向、近東西向和北東向的褶皺、斷裂均較發育,其中以北東向構造近期最為活動。由於岩層節理特別發育,風化極為強烈,加上降雨較多,故崩塌、滑坡,大大加重災害。不僅毀壞了許多建築物,而且堵塞河流,衝垮道路,掩埋農田。震區內居民點十分分散,房屋多建在山坡,大都為毛石牆或夯土牆的一層帶閣樓建築,崩塌滑坡、巨大滾石所到之處,房屋均遭嚴重破壞。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營口地區發生了7.3級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工礦企業、交通、電力和水利設施以及民房等遭到破壞。

廣泛分布的地裂縫是這次地震造成地面破壞的主要現象之一.在地區西部遼河下游沖積、濱海沉積的平原區,地裂縫最寬可達3米,較大的地裂縫多與河流大致平行。

龍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先後發生了7.3級和7.4級地震。龍陵、施甸和璐西等縣受到破壞。

龍陵地震發生在大斷裂以西的瀾滄江大斷裂以西的怒江大斷裂、龍陵-瑞麗大斷裂和畹町大斷裂所包圍的三角形斷塊內,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新構造活動單元。震區地貌形態表現為垂直方向的層次十分鮮明。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帶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地震波及天津和北京市。這次地震發生在工礦企業集中、人口稠密的城市,造成了極嚴重的災害。

唐山地震區位於華北斷塊北部冀魯斷塊拗陷和東西的陰山燕山斷褶帶的匯合部位。唐山地震發生在滄東斷裂與昌平-丰南活動斷裂的交匯處。造成的地面破壞現像主要是地裂縫和噴水冒砂。構造地裂縫分布在極震區,呈雁列式,帶寬約30米,長達8公裡。噴水冒砂現像非常普遍。

極震區內工礦設施大部分毀壞,廠房屋頂塌落,圍護牆多數倒塌,高層建築和一般民房幾乎全部坍塌。鐵路路基下沉,鐵路彎曲變形;公路路面開裂;橋墩錯動、傾倒,梁體移動及墜落等。但是地下礦井的破壞比地面建築輕得多。

松潘地震

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間相繼發生了兩次7.2級的強烈地震,使松潘、平武、南坪、文縣等縣遭到破壞。

松潘、平武地區處於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西秦嶺東西向構造帶和岷山南北向構造帶的匯合部位,構造比較複雜。這次地震發生在岷山南北向構造帶的虎牙斷裂帶上。震區由於地處高山峽谷之中,地表崩塌嚴重,地裂縫一般不太發育。

本區絕大多數是質量較好的穿鬥木架結構房屋,抗震性能良好,故破壞較輕。但是由於震區岩石破碎、風化嚴重,震後連續暴雨、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嚴重,使得交通阻塞,河流壅塞,房屋被砸壞或衝垮,大量農田被毀壞。

台灣近百年發生6次重大地震

新華社提供新聞資料,介紹台灣近百年來共發生了6次重大地震:

1904年11月6日,6.5級地震,死亡145人。

1906年3月17日,7.1級地震,死亡1258人。

1935年4月11日,7.1級地震,死亡3276人。

1941年12月17日,7.1級地震,死亡358人。

1964年1月18日,6.5級地震,死亡106人。

1999年9月21日,7.6級地震,到當天傍晚,已有近2000人死亡。

(資料來源:http://www.history.com.cn/)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