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切磋」

河北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1年06月01日】

同修間的切磋,是大法修煉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寶,修煉者無一例外都應當積極參與其中。

師父在<無阻>一詩中說:「修煉路不同 都在大法中 萬事無執著 腳下路自通」(《洪吟二》)切磋,其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下,使我們的正法修煉永遠保持著精進和清醒的狀態,從而不斷的、有效的兌現著自己神聖的誓約。師父留下的集體學法、集體煉功的修煉形式,早已給我們確定了這一點,這是毫無疑義的。如今,大法弟子的生活已經和修煉一環扣一環的緊緊溶在了一起,對於許多大法弟子而言,切磋也已經逐漸的成為生活的常態,這是大好事。我們應當自覺的、純熟的、卓有成效的去做。

切磋,是實修的重要體現。師父早年題詩:「學法得法 比學比修 事事對照 做到是修」(《洪吟•實修》)。其精深的內涵,往往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切磋而實現的。誰都清楚,切磋當然是有內容的。弟子對法的理解,因層次之別,儘管各有千秋,但都程度不同的反映著所在層次的真理。同修在切磋中,把自己的體會講出來,和大家交流,就像是召開了一個小小的法會,其結果必然是進一步加深對法理的認識,從而逐步營造出可喜的比學比修,整體提高的修煉環境。(須知,「法會」也是師父給我們留下的極為寶貴的修煉形式啊!)

應當強調,切磋的基本「原則」絕不能絲毫忽略,否則效果一定大打折扣。這就是師父一再告誡我們的要「向內修」、「向內找」。這是切磋成與敗的關鍵所在。譬如,切磋中雙方總會產生不同的認識,甚至可能出現截然相反的看法,這並不奇怪,這只是因為同修間各自所處的層次不同而已。只要牢牢把握「向內修」、「向內找」的原則,就絕不會出現常人那種夾雜著「自我顯示」或者「貶低對方」的一切不和諧的「爭論」,反而能夠從中深切的感受大法的威嚴,同時也會聆聽到師父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心性的慈悲召喚。這裡,只要想一想師父曾說過的法:「當出現任何矛盾,出現任何事情,我告訴過你們,除了倆個發生矛盾的人要找自己的原因,第三者都要想想自己,為什麼叫你看到?」就可以明白了。修煉了,所遇到的好事、壞事,都是好事,處理得當,都會產生好的結果。如此看來,切磋不也是這樣嗎?

我個人理解,同修間的切磋,其實不應當存在誰對誰錯的觀念,只要平和的、坦然的說出自己要說的話就可以了,不必謹小慎微,更無須雞蛋裡邊挑骨頭。因此,同修之間的切磋,應當完全處於輕鬆而充實、負責而圓容,並且能量場很強的那種修煉環境之中。

「切磋」一語,源於《詩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衛風•淇奧》)詩句本義是指把骨角玉石加工製成器物,引申為學問上的商討研究。可見切磋既是一種進取精神,也是取得成功的寶貴實踐。一切立志於助師正法、精進實修的大法弟子,真的應當對「切磋」下一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大功夫。

我的這篇短文,很有掛一漏萬之嫌,許多有價值的內容未能涉及。諸如關於同修間切磋的普遍性及其多種形式的研究總結等等,在我看來都是很有意義的。好在有「拋磚引玉」之說,就敬請同修不吝指教吧,謝謝大家。

意猶未盡,續一小詩<切磋>獻於同修,如下:

切磋是個寶,修煉離不了。
事事依法做,處處向內找。
當面唯求真,無怨才通曉。
本是同根生,異花映芳草。
明慧好平台,正見善疏導。
層次存高下,精進不動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