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為心聲

無思


【正見網2011年06月24日】

言為心聲,不單指說話的內容,同時也包括說話時的語氣、態度等。理直氣壯、諄諄教誨、娓娓道來、如坐春風、陰陽怪氣、皮笑肉不笑、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等等都是描述說話的語氣態度的。言為心聲,這裡的「言」 可以這樣理解:「言」的出發點、目地、內容、態度、語氣、心情等都在「言」中,只有這樣的「言」才能表達真正的心聲。其實,一句話說出來,自己的心性境界、全部的信息都在其中了。

無論日常生活、同修切磋,還是講真相,都存在人愛聽不愛聽,講的效果如何。有時言者滔滔,聞者漠漠,總是隔了層東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有時可能隻言片語,就如黃鐘大呂一般,直入心扉,令人驚醒覺悟。有的勸三退每天能退幾十上百人,有的可能退幾個人也困難。原因很多,其中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個人的修煉狀態和修煉境界不同。有人老是羨慕別人能說、會說、口才好,其實這裡的能和會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心性境界的表現。

心態越純淨,說的效果越好;心態越複雜,說的效果越不好。純淨就意味著單一和統一,出發點、目地、內容、態度、語氣、心情合而為一了,自然就有力量;複雜就意味著紊亂,出發點、目地、內容、態度、語氣、心情可能都是相悖離散的,自身都難以駕馭自身,談何影響別人呢?

如果我們說話時別人總是不愛聽,那原因十有八九在自己這兒;如果我們說話時老習慣於一種態度一種語氣,那背後一定藏著不好的心。比如反詰、反問這種語氣,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總習慣用,那就得警惕了。反詰反問的時候,哪有平和可言呢?物不平則鳴,總是心裡有氣,才會習慣於反詰、反問。

長時間以來,在家裡和妻子(同修)說話,總是習慣用反詰反問的方式,哪怕很小很簡單的事,都會用這種方式。比如她問某種東西放哪了,我一般都會說:「不是在哪兒哪兒嗎?」、「不是你放起來的嗎?」、「你不會自己找找?」諸如此類。習慣了好像也沒啥,其實仔細想想,都屬於不好好說話,心態不平和。事實也正是如此,我一直覺的她不精進、帶修不修的,又急又看不起她,說話就總帶著居高臨下的味道。可這樣說話呢,真是一點作用都不起。無論我說什麼,無論自己覺的咋有理,她都不愛聽,還經常說難聽話。我一直很苦惱,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想了不少辦法也無濟於事。現在我是這樣認識的:先從自己做好吧,先從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做起。她的這種狀態,無論如何都有我自己沒做好的因素在內,那就首先修好自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