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得要領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11月15日】

【原文】

大月氏王(1)已為胡(2)所殺,立其太子為王。既臣(3)大夏(4)而居,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5)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

【註解】

(1)大月氏:西域古國。漢時被匈奴擊敗,西走,建都薄羅城,號大月氏。氏,音知。
(2)胡: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諸民族,此指匈奴。
(3)臣:臣服。
(4)大夏:西域古國。
(5)騫:音千,即西漢張騫。漢武帝派其出使西域,因而打通了西域南北兩條通路,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和中亞交流。

【故事闡述】

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這地方是張騫發現的,他是漢中人,漢武帝時任郎官。當時,漢武帝從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人擊敗月氏王,還用他的頭骨當飲酒的器皿。月氏雖逃跑了,但常怨恨匈奴,只是沒有朋友與他們聯手去攻打匈奴。

漢朝此時正想消滅匈奴,聽到這些說法,就想派使者去聯盟月氏,共同對抗匈奴。但去月氏須經過匈奴,因此就招募能出使的人。張騫就以郎官的身分應招,出使月氏,並與原是匈奴奴隸的堂邑氏人甘父,一起從隴西出境。

經過匈奴時,他們被匈奴人抓到,後移送給單于。於是,單于扣留張騫十餘年,給他娶妻生子,但張騫一直保持著漢朝使者的符節,沒有丟失。後來,匈奴對他的看管逐漸寬鬆,張騫因此得以和他的隨從逃往月氏。他們向西跑了幾十天,到達大宛。

大宛聽說漢朝財富豐足,想與漢朝往來卻苦無機會。現在見到張騫,非常高興,得知張騫要前往月氏,表示願意護送他們前往。張騫也允諾,日後回國,一定請朝廷贈送財物回報。

大宛於是派遣嚮導與翻譯,護送他們經由康居到大月氏。此時,大月氏已經由太子繼位,這位國王征服大夏,並在此定居。這裡土地肥美豐饒,很少有敵人入侵,人民安居樂業。大月氏國王認為離漢朝很遠,也沒有向匈奴報仇的念頭了。張騫在月氏待了一年多,終究沒有達到與月氏結盟的目的。

由於沒有進展,張騫只好回國。回程時又被匈奴俘虜,住了一年多,適逢單于去逝,國內大亂,他趁機帶著妻子和甘父逃回漢朝。張騫出使時隨從一百多人,離開十三年,只剩他和甘父回到漢朝。

後來,原文中的「不能得月氏要領」,就被濃縮為「不得要領」這句成語,用來指沒有掌握到事物的要旨。

【討論】

(1)張騫為什麼出使西域?造成那些影響?
(2)張騫被匈奴俘虜過幾次?

【造句練習】

例: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我仍不得要領,請你再詳細說明。
例:雖然他早晚認真讀書,可是成績還是不好,應該是讀書不得要領吧!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不得要領→領異( )新→新( )代謝→謝( )謝地→地靈( )傑

參考答案∶

不得要領→領異(拔)新→新(陳)代謝→謝(天)謝地→地靈(人)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