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1年08月03日】

*評議者案:今天這篇評議是上一篇評議的續篇。如要閱讀上一篇評議,請使用連結: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11/7/30/76358.html

在談下一個問題之前,先回復一位讀者對上一篇評議中第四個問題裡兩個詞條的反饋。

《特別通訊》反饋:大部分都同意,辛苦你們了。其中有兩點反饋:
評議原文:「搶救人」可以縮略為「救人」但不能「搶人」,那還了得。
讀者反饋:「搶人」,如果用在「和舊勢力搶人」的時候,可以。
評議原文:又如「下世」這個雙音詞,許多作者都當做「下到世間」來用了,其實它的意思是「下一世」,即今生今世以後的生命階段。
讀者反饋:「下世」,也有「下到世界」的意思,例如歌曲「轉輪聖王下世來」。經文《悟》有句:「人世渾渾,珠目相混。如來下世必悄悄然。」

首先非常感謝讀者如此認真、仔細的閱讀我們的評議,而且非常及時的寄來反饋信息,使我們得以立刻修改其中一條,避免了更多讀者遭遇同樣疑惑的可能性。在此誠懇希望,所有評議讀者都象這位讀者一樣,認真、仔細的閱讀,一有疑問就立刻及時的提出來。不要怕提錯問題,提出十個問題,哪怕只有一個提對了,我們就有了收穫;提錯的九個,經過我們的解釋,提問題的讀者也會有收穫:自己的疑惑解決了,自己對評議的內容也理解得更清楚了。下面是對這兩個詞條反饋的回覆。

對於將「搶救人」縮略為「搶人」,考慮到要使各種不同背景的讀者都不產生誤解,我們認為還是不這樣縮略為好。包括反饋中提的「和舊勢力搶人」這個例子,也不是一般讀者可能理解和認同的。同修之間可以這樣說,但放到網上甚麼人都來讀,難免產生誤解:「搶人」內涵強烈而負面,我們沒有必要非得賦予其正面內涵,致使部份讀者不能接受。對於「下世」一詞,反饋中的疑問是因為我們疏忽了評議中所指的語言環境。任何一個詞,在不指定其語言環境的情況下討論其內涵、用法等,都是不恰當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們對此詞的評議是基於「牢記下世願」和其它類似的詩句。如果當時先把這句話舉出來,再加評議,讀者就不會產生類似於反饋中那樣的疑義了。反饋中舉出的例子都是「下世」作動詞的情形,與我們要評議的詩句合不上。但因為我們忘了舉出具體的詩句來,讀者當然可能把所有詞類都考慮進去了。收到反饋後已經立刻補上了上述詩句,並增加了「下世」作動詞時不合原句內涵的解釋。

*第五個問題,關於押韻和與之相關的術語。過去我們在評議中用到過的一些名詞和術語,由於我們覺得都是不言自明或者通過閱讀評議自然就能弄懂的,也就沒有專門去解釋。為了所有的讀者,包括以前沒有讀過我們的評議的讀者以及初學寫詩、急於知道這些術語確切內涵的讀者都能確切的讀懂我們的評議,並且準確的運用這些術語來指導自己的詩歌寫作,因此在這裡把這些術語簡單的解釋一下。

談到押韻,首先得有押韻的標準,那就是「韻書」。韻書就是把常用的漢字按其所屬的韻部分列為若干部,每一部給予數字編號和一個(或幾個)代表漢字為名。比如《平水韻》這部韻書的第一部是「一東」,第二部是「二冬」,第三部是「三江」,等等。《平水韻》的每一韻部是只含一個聲調的,也就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是分開來立部的,前面提到的三個韻部都是平聲韻部。《詞林正韻》這本書的前面十四個韻部的每一部是包含平、上、去三聲的,所有入聲字又單獨排列在全書的後面五個韻部中。比如其第一部的平聲部份,是「一東二冬通用」,也就是包含了《平水韻》中「一東」和「二冬」的所有字在內;其上聲部份則是「一董二腫通用」,也就是包含了《平水韻》中上聲部份的「一董」和「二腫」兩部中的所有字,其餘名目以此類推。因此《詞林正韻》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平水韻》各個韻部的重新劃分和歸類,韻部數目比《平水韻》少多了,也就是押韻的標準比《平水韻》寬泛得多了,用它作標準來寫作品,當然就容易得多了。考慮到我們投稿作者們的水平不齊,同時也希望給所有想要學詩的作者更多的機會,我們選擇了《詞林正韻》作為我們登載作品的押韻標準。但如果你要以《平水韻》作為自己寫詩的標準,我們當然是接受的。因此,下面談到押韻的有關問題時,都假定我們是用《詞林正韻》做為標準來衡量的。(《詞林正韻》,去掉冷僻字後又叫《詞韻簡編》,在多個網站都能下載到)

押韻是兩個或多個詩句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也就是這些句子的尾字都屬於標準韻書中的同一個韻部,就說它們之間是押韻的了。這種關係是對稱的,也就是說,如果A句與B句是押韻的,則B句自然和A句是押韻的。說一首詩是押韻的,就是指這首詩中規定要押韻的句子都按要求押韻了。一首詩中被規定必須押韻的那些句子,它們的尾字就叫作韻腳。中國古典詩歌,特別是字數規整的五言、七言、六言、四言等古詩,以及五言、七言的格律詩,其韻腳位置都安排在雙數句(即第二、第四、…句)的句尾。第一句的尾字可以和規定的韻腳同韻,也可以不同韻或選擇某些近韻字(這有規定,不是隨意選)。除第一句外的單數句(即第三、第五、…句)的句尾,不要求押韻,而且以不押韻為好。有個別人喜歡每句都押韻,那樣容易造成韻腳重複的毛病,而且音韻效果反而不好,因為押韻和不押韻是互相襯托、加強的,全都押韻、一邊倒,反而減弱押韻的效果。平仄的運用也是一樣。單數句(即第三、第五、…句)的尾字的平仄,在格律詩中必須和韻腳的平仄相反,在古風中雖然沒有強行規定,但一般也是以平仄相反為好。有些古詩中有一連兩句或幾句都押韻或平仄都相同的,那很可能是根據內涵的需要採用的修辭手法。如果單數句的尾字平仄老和韻腳相同,也同樣會降低韻腳的聲韻效果,因為平聲和仄聲也是互相襯托、加強的

一首詩中某一句的尾字如果與韻腳同韻部了,就說這一句詩入韻了。這個說法包括必須押韻的句子和不要求押韻的句子,因此人們常說,古體詩的第一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與此相反的情形,如果一句詩本該入韻的,卻沒有入韻,古人就說成這句詩落韻了,這個說法只用於規定必須押韻的句子。我們在以往的評議中卻很少用這個術語,我們選擇了失韻的說法。我們是仔細考慮過後才這樣說的。「落韻」按字面講,是落在了(所需)韻部之外,這樣說的前提是這首詩的韻腳已經有了一個確定的韻部作為其歸屬了。但我們在實際審閱來稿時,卻時不時的遇到有的詩歌任何兩句之間都不押韻,也就是所有韻腳都是流浪兒、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家,這時說「落韻」就有些不通了:沒有哪個韻部讓哪個韻腳來「落在」它的外面。而說「失韻」就沒有這種問題:不管多少韻腳落韻了,說它「失掉了韻腳資格」都是對的。因為前者牽涉到某一確定的韻部,而後者只強調它自己的身份或狀態。如果一首詩到了這種任何兩句之間都不相押的程度,我們就說這首詩完全不押韻。這是一種極端情形,但確實是存在的。

由於我們接著就要談一些典型的混押錯誤了,所以把這個術語談一下。我們所說的混押,是指詩作者在一首詩中反覆把兩個不同韻部的字當作相同韻部來押。這種混押大多發生在某些特定的韻部之間。比如《詞林正韻》第一部(含「東、冬、董…」)和第十一部(含「庚、青、蒸、梗…」)之間;第六部(含「真、文、軫…」) 和第十一部(含「庚、青、蒸、梗…」)之間;第九部(含「歌、哿、個」)與幾個其它韻部之間的混押。這些混押的現象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到了不說不行的地步了。

為了讓讀者早讀到評議,今天就此打住,下次繼續講混押和其它一些具體的問題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