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1年08月26日】

*評議者案:我們今天的評議主要解答幾個作者、讀者提的問題,同時也把審稿中發現的、急需立刻告訴某些作者的問題及時的告訴作者。這些內容基本上就是過去我們的「詩歌評議」的全部內容(不妨叫「第一類問題」)。而對一些作者的作品做比較全面的簡評並提供建議,那是這一次重開評議才增加的內容(不妨叫「第二類問題」)。第一類問題在時間上要求得比較急迫,因此一旦產生就儘可能優先處理;第二類問題對涉及到的作者,甚至所有作者都很重要,但時間上不要求那樣急,我們就儘可能在沒有第一類問題時來做。

作者雲縹緲在8月22日的來稿附言中提出了對一首詩歌的看法,並且認為類似的問題我們的詩苑裡還有很多。同時也提到一些用詞方面的問題。我們首先非常感謝作者對詩苑的信任,把自己有疑問的現象提出來。不管這些現象反映的是別的作者的問題,還是審稿的問題,抑或是提問作者自己的問題,只要是提出了問題、解決了問題,就是進步了,就是提高了,至於提高的是哪一方,那是很次要的。因此,除了再次向(提問)作者致謝以外,我們也希望所有的作者、讀者,都能把自己不明白的、有疑問的現象或者是寫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來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由於作者的問題對原作好些地方都有疑問,也就是包含了好幾個小的問題,為了讀者看得清楚明白,我們把作者問題涉及到的原作先附在下面,然後把作者提出的問題,依次一個個的分開解答。

原作:一道金光

輾轉千載,紅塵萬丈。迷失自我,忘記仙鄉。
爭爭鬥鬥,疲憊神傷。何處歸途,前路茫茫。
大穹之巔,一道金光。飛來法輪,下走聖王。
救度眾生,挽救穹蒼。洪微層層,上下十方。
法船悠悠,幸哉登上。惟願精進,莫負師望。
厚德如霖,滋潤八荒。蒼生漸醒,頌恩無量。

問題:8月12日正見詩歌《一道金光》中「大穹之巔,一道金光。飛來法輪,下走聖王」,「洪微層層,上下十方。」對這首詩提出一些看法:

1、其中「下走聖王」,這句話似乎不當,用在這裡好像是自己在高處往下看「聖王下走」似的。這句話的白話的意思是,法輪飛到這裡來,「聖王」往下走去,很是不敬。再說師父下走之時,你怎知道是一道金光呢?這不是把師父的經文《同化圓滿》給曲解了嗎? 師父層層下時是何形式,我們沒有看到是不能亂寫的?

解答1:作者對原作中「飛來法輪,下走聖王」兩句的解釋是錯的:說「法輪」是「飛到這裡來」,而「聖王」是「往下走去」,這個「去」是作者額外加上的,原作中完全沒有這個「去」的內涵。而且我們可以告訴作者和所有的讀者,這兩句詩的正確解釋只能是、也必須是「法輪飛下來,聖王走下來」!下面我們從兩個主要的論點來證實我們這一結論。第一,從思維邏輯上來講:「法輪」和「聖王」的「飛」、「走」的目的地、方向和路線是完全一致的。因為這裡的「法輪」是概括性的概念,不是指某一個法輪。作者說「法輪飛到這裡來」,也是這樣的用法。因此從邏輯上講,這兩個主體不存在一個「來」、另一個「去」這樣的動向。第二,從這兩句詩的結構看,它有「互文見義」的修辭效果。「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簡而言之,就是兩句有關聯的詩句中,每一句的某一部份都同時涵蓋了另一句子中的相應的部份,這兩個部份就叫「互文」。在「飛來法輪,下走聖王」這兩句中,「來」和「下」就是「互文」,因為「飛」和「走」不可能成「互文」:「聖王」當然也可以「飛」,但「法輪」一「走」起來就不太好。因此,根據「互文」的手法,這兩句就表示「法輪飛下來,聖王走下來」。

「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在當初作者「千瑞」學習格律詩的「對仗」時,我們在評議他的詩作時介紹過。由於這一方法畢竟不是初學者容易理解和運用的,我們以後也沒有再專門去介紹它。這種方法運用的典型環境就是格律詩的對仗部份,這種環境中它最能發揮豐富內涵、美化句式、造出工整對仗句的作用。但在一般的平行結構句子中,其運用也是很明顯的,比如我們這裡的「飛來法輪,下走聖王」,就是明顯的平行結構。熟悉這一修辭手法的讀者會立刻發現這兩句話的準確內涵。其實,在沒有平行結構的句子中,甚至在散文中,有時也用到了這一修辭手法。它的最直接效果就是節約了文字,增加了每一個字的使用效率,避免了文字的重複:有重複的內涵卻沒有重複的字詞,而這正是每一個詩人所希望的。

另外,「大穹之巔,一道金光」兩句,不是表示「師父下走之時」「是一道金光」。作者這樣去理解詩句就讓人有點意外。這兩句詩構成一個語法句,和後面的兩句「飛來法輪,下走聖王」沒有直接的語法關係。「大穹之巔」是「聖王」和「法輪」下來之前的所在地,這是毫無疑義的。而「一道金光」和後面兩句的關係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或者是真的看到了金輪轉動的軌跡,或者是看到了師尊光圈的瞬間的一閃,或者是對後面兩句內涵的心理上的印象,或者完全是用「金光」這個耀眼的、與佛家有關聯的對像來隱喻一場即將到來的照亮整個世界前程的偉大事件。這種隱喻在各種文學作品中都廣泛存在,不單是詩詞。比如過去邪黨的口頭禪之一就是「霹靂一聲震天響,中國出了X X 黨」,但它不是說當時它們成立邪黨時就雷聲大作,更不是說這個邪黨自己是個大炸雷,它是隱喻邪黨的成立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它選擇「霹靂」這個對像來比喻,也就剛好預示了它要成為一個靠恐怖和淫威來統治的黨。邪黨的文學作品也會用一般人能接受的文學手法來寫。回頭說吧,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一道金光」這個句子都是對的、正面的,而且有形像,滿足形像思維的寫作方法,比起乾癟癟的抽象描述和讚美更好。可能就因為「一道金光」這個句子內涵豐滿而有形像,所以作者把它作為標題。

問題:2、「下走」音同「嚇走」,咋聽好像是被嚇跑了似的。

解答:漢語是同音字、同音詞很豐富的語言,如果按作者這樣說,幾乎任何正面的、好的句子都可以用反面的同音字、詞來替換,而造出反向內涵的句子來。比如下面的同音詞:教授-叫獸;教師-叫獅;教員-叫猿;洪微-紅危……我們也不能因為聽起來一樣,就說用這些詞的作者有惡意了,或者文章有缺陷了。作者也說「咋聽好像是」,但詩詞是要讓人閱讀的,不是光讓人聽的。作者提這個問題,對於寫歌詞是有意義:歌詞主要靠耳朵聽,最好一聽就知道說的甚麼,因此要考慮聽起來和讀起來的區別,這也是歌詞比詩詞難度更大的一個方面,但歌詞也有比詩詞更容易的一面。對於詩詞,並不存在作者所提的這個問題。

問題:3、「洪微層層,上下十方」,其中「上下十方」有給「洪微」下定義之嫌。除了師父之外,我們是不能亂解釋「洪微」的。

解答:作者這個錯誤的理解,是因為把這兩句和前面兩句割裂開來思考而造成的。前面兩句「救度眾生,挽救穹蒼」概括了師尊下世所做的事情的內容。後面兩句「洪微層層,上下十方」就是補充說明師尊是在甚麼樣的範圍內、以甚麼樣的次序來做這些些事情:「上下十方」按佛家概念就是世界、宇宙,就代表所有的時空之內。「層層」就是在「上下十方」之內層次高低不同的各個天國;「洪微」則強調在物質結構上巨細不等的層面上都毫無遺漏。「洪微」「層層」「十方」是並列的關係,每一「方」都可有很多「層」;每一「層」都有從「微」到「洪」的不同結構,它們之間不存在誰定義誰的問題。特別是「洪微層層」和「上下十方」之間,前者講的是結構,後者講的是範圍,更沒有誰定義誰的關係。

問題:4、此詩開頭象是在寫自己,結尾又象是在「頌師恩」,一首詩兩個主題。其結構散亂,法理不清。

解答:為了解答作者這個問題,我們先將這首詩的結構給大家分析一下。這首詩一共24句,分為六行,每行四句。把它平均的分為三部份,每一部份兩行(六句)。第一部份的兩行寫作者得法前的生命進程和處境,這一部份是典型的、許多弟子都有過的生命、生活經歷。寫到了很多方面,但用筆簡約,不往細節上深入,因為詩的篇幅很有限。第二部份寫師尊從「大穹之巔」下來傳法,「一道金光」給天地人神、層層眾生帶來了希望。概括的寫了師尊做甚麼、在甚麼範圍內、甚麼層次上做。最後一部份第一行寫自己得法後的心理感受和精進的決心;第二行寫全體眾生廣被佛恩,覺醒的眾生不斷增加,最後以所有眾生共頌無量佛恩為結,造成全詩的高潮。

原詩的這種結構,簡單明了,思路清晰,邏輯線索自然。其實這個結構就是現在很多大法弟子寫心得交流時的典型結構。比如:第一部份,得法前,作者一身毛病,活不好、死不了;花光了錢、病不見好;醫生下死亡珍斷結論;或者矛盾重重,尋死尋活…反正是活得太艱難。第二部份就寫得法後,一切來個大逆轉,自己幸福、全家高興。這就自然的和得法前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大法的慈悲和神奇。第三部份通常有兩種可能的發展:第一種是在迫害中自己堅持走神路,共同的努力使環境變好,瞻望前程,希望在即;第二種是不去講迫害部份,只寫眾生覺醒,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加入大法的修煉。不都是這種結構嗎?很多文章都是這樣寫。但不是說所有作者都認為這種結構好,而是看到別人這樣寫,又容易模仿,而且讀起來很好,就都這樣寫吧。我們討論的這首詩就是按這個結構中的第二種發展來寫的。

所以說這首詩的結構一點不散亂,而且層次很清楚。至於說「法理不清」,就更不是了。通過我們上面對作者問題的解答,作者所談到的法理方面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問題:類似上述問題,我發現許多。不知道我這樣說對不對,不知道我應不應該說,如果說錯了請原諒!

解答:如果作者發現的很多問題都和上面討論的問題類似,而作者對我們上面的解答又認可或基本認可,那麼作者就可以根據我們最後對作者做的分析和建議去對自己的理解詩詞和寫作詩詞的方法進行改進。作者說的「對不對」,我們覺得基本上都沒有說對,多數是作者的誤解。但「應不應該說」呢?當然應該說,不但作者應該說,我們還希望所有作者都能坦誠的各抒己見。說出來,對說的人、解答的人、閱讀的人全都有好處;不說出來,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說錯了,對說的人好處最大、提高最大;說對了,對被說的人提高最大。大家都得到了,沒有人失去甚麼。

問題:再有我發現,有幾個詞:「暖心窩」、「暖心房」、「暖心田」、「亮心田」這類詞,以往經常出現在歌頌邪黨的文章或歌曲中,我不知道是否是黨文化專詞,所以從不敢用,但在正見詩詞中經常出現,我想問一下?

解答:我們認為這些詞不是黨文化專詞:這些詞的表達方式是好的,內涵是正的。一個人被感動時,心頭是有溫暖感覺的;看到希望時,心裡是會感到明亮的。就因為這些感覺是每一個人都希望有的好感覺,邪黨才會引誘一些人出來這麼說,再脅迫其他人來跟著說,最後以高壓、恐怖強迫所有人都必須這樣說,企圖讓人們互相期騙,造成一種對他們感恩的假象。它們改變的是人民選擇、使用這些詞的自主權力,而沒有改變這些詞本身的內涵和應該有的使用場合。我們現在說大法使我們感到溫暖,我們是出自內心的感到了溫暖,正好和它們強迫人民說溫暖是針鋒相對的。

問題:而象「大法暖心窩」這類句子是很不恰當的。大法修煉是何等殊勝。大法是造就宇宙的大法,可不是象什麼「黨的政策、黨的溫暖、黨的關懷、黨的恩情」之類的能暖你的心窩呀!

解答:作者在這裡的說法,就等於先承認邪黨給人民的溫暖是真的。我們上面說了那是假的,因此人民並沒有真正得到它們的溫暖,怎麼能反過來說這些詞是不好的呢。正因為大法是殊勝的,我們又得到了,我們才說大法給我們溫暖,「大法暖心窩」。難道作者提到大法的時候、想到師尊為我們承受的時候,心裡不是感到溫暖而是寒冷嗎?

問題:我發現的問題太多,不敢多說!如果說錯了,請你們原諒!

解答:說錯了不要緊,都是好事。真正修煉的人遇到的問題都不是偶然的。你來問了這一些問題,我們給你解釋了半天,讀者們費了時間來閱讀思考,都會有收穫的。

我們對作者提的這些問題的總的感覺是:作者對詩歌的表現、寫作方法還缺乏足夠的思考;對詞語的使用,帶上了太多的自己的附加內涵和限制。一個詞彙,即使在每一本辭書上都是同樣的解釋,但它在每一個人自己的「辭書」上都是千差萬別的。這和每一個人學習、掌握這個詞的經歷和方法有關。根據作者對所談詩歌中的句子的解釋,有許多誤解的成份,我們覺得作者應該注意,在閱讀、寫作詩歌時,要儘可能客觀的使用詞語,不然自己容易誤解別人的東西,而自己寫的東西也沒有完全傳達出自己心中要表達的思想和情緒。

下面以最簡捷的方式回答幾個作者提的問題:

作者青竹希望知道「對仗」是怎麼回事。這也是我們「詩詞常識」裡的一篇。你到現在還沒有把所有「詩詞常識」裡的篇章都讀一遍嗎?真沒有想到。抽時間讀一讀吧。請到下面的地址閱讀「對仗」的內容:【詩詞常識】(六)對仗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2/15/20471.html

作者平和想知道「形像思維」怎樣訓練,這可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這個問題不是太急的,會抽時間寫篇評議的。

作者甘霖最近投稿的「菩薩蠻贊神韻舞蹈《迎春花開》」裡用到詞林正韻第三部裡的全部三種不同的韻腳。我們在前面的一篇評議裡邊已經預告了所有的讀者:將來我們要把這一部分列為三個部,因此現在給你登了,以後反而增加修改的麻煩。你可以考慮改為一種韻腳再寄來,不好改就暫置勿論了吧。

另外,修改過的三批詩稿已收到,但不可能現在把原來的舊稿替換下來。我們會保存好,以後要正式用到這些稿子時,會以你修改過的稿子為準來處理。

作者新生最近登了兩篇稿,但隨後又修改了寄來。這種情況我們無法再登或者把舊稿替換下來。這兩篇修改稿先自己保存好吧。以後寫稿時不要急於投出來,可以多放幾天,修改到自己滿意了再投寄。要養成不輕易改稿的好習慣:不滿意就改滿意了再投寄,投寄了就不輕易再改。你的附言都仔細拜讀了,學到一點、知道一點就用到寫作實踐中去,這就是學詩的正規方法。不動手光讀理論,沒有任何好處;只動手不知道基本的常識,就是瞎摸黑,進步也不大。祝你在寫詩上有長足的進步。但任何時候都不能落下三件大事。

作者聖緣的附言:
編輯您好
我不會寫詩,文字功底很差,寫的東西象順口溜,自己看都臉紅,我愛看正見網上的詩,很羨慕會寫詩的同修。我沒有基礎,想在很短時間把詩寫好,從何入手?《詞林正韻》沒有學過,有些基本術語不理解,詩歌評議我看有些吃力我很想用詩這種方式證實法,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寫好 合十 聖緣

答:你先寫起來,認真的寫,寫到自己認為最好的程度就寄來投稿。投過一段時間稿後,再看情況是怎樣的。現在我們根本無法給你說任何方法、規矩等問題,因為我們還完全不知道你現在在怎樣的位置上。《詞林正韻》現在也不用管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