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下話五行

照遠


【正見網2015年04月03日】

大家知道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因為冒犯天規,被西天如來鎮壓在五行山下,一呆就是五百年,遭受著酷暑嚴寒、日曬雨淋,沒有絲毫的自由,吃盡了苦頭,非常讓人同情。可是大家有沒有因此反思一下自己的處境呢,是不是都覺得自己要比孫悟空幸運啊?在我看來,絕非如此。為甚麼這麼說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有關五行的基本常識

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五行"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名詞,可是到底五行是什麼,五行在哪裡,五行在我們這個空間中是怎樣的表現形式,五行和人又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知道的人就為數不多了,下面筆者就從不同的角度來談一下對上述問題的認識。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五行?五行就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微觀下的五種基礎物質金、木、水、火、土。道家的太極原理認為,我們人類社會所處的這個低層宇宙空間的一切物質和生命包括人的身體在內都是由五行構成的。時間的運行,空間的物質分布,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地球的結構,人體的構造甚至包括人的思維在內都符合了五行的運行規律,也都是在按照五行的生克制化等原理在運行著的,所以說,五行從來就沒有和我們分離過,而我們每個人也都時時刻刻身在五行中,因為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溶於所有人能夠感受得到的和感受不到的一切存在中,它是以最自然的狀態和方式存在著,所以老子講過“道法自然”,也是這樣的意思。

為了方便認識五行,更準確的掌握五行的運行規律,中國古人發明了用天干地支來標記五行。天干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根據太極原理中的陰陽學說,天干屬陽地支屬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陰陽之中又各有陰陽,每個干支也都有五行所屬,這就是所謂的陰陽五行。具體說來,十天干中,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戌、丑、未屬土。因為天干地支既可以表示年月日時,又可以表示四面八方,所以我們這個時空就完全可以用天干地支來表示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天干地支來把握五行在我們這個時空中的運行規律了。

五行在時間中的運行規律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知的“六十甲子表”。這個六十甲子表是怎麼來的呢?一個天干搭配一個地支,順次推演,至六十位而終,這就是它的來歷。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壬戌、癸亥。我們中國傳統的曆法就是用它來表示年月日時,還可以表示更大的時間單位和更小的時間單位,所以這個六十甲子表其實是一個圓形的,就好比鐘錶上面的刻度一樣的。如下圖,這就是五行在時間中的運行規律。

下面再說一下五行在我們這個空間中的存在形式,按照五行學說,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央屬土。何謂中央啊?在世界範圍來說,我們中國的版圖有多大,這個中央就有多大。對於每一個個體的生命來說,他所居之地就是中央。而對我們中國大陸來說,就是中原地區,也就是指以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及其周圍各省的小部分地區形成的範圍,但是沒有固定的、確切的範圍。如果用天干地支表示出來就是如下圖所示:

簡單了解了五行在時空中的存在形式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

整體說來,五行之間的關係非常的複雜,是任何人窮其一生也很難完全弄清楚的,除非他不在五行之中。因為我們這個時空中的一切物質運動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演化都是五行之間各種複雜關係的具體表現,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龐雜的。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了解一下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基本關係就可以了。

五行相生的順序依次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剋的順序依次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二、五行在人類社會的基本表現

前面是簡單的有關五行原理的介紹,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把五行在我們這個時空中的具體表現說一下。

大家知道在人類歷史上,在不同的時期、國家和地區都留下了一些著名的預言,這些預言對其後的歷史發展都或多或少的做了很準確的預測。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瑪雅預言,十六世紀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韓國的《格庵遺錄》,非洲的霍比預言,《聖經》的“啟示錄”,以及釋迦牟尼佛當年對於末法時期(指今天)的預言等等。其中以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留下來的預言最為豐富,比如姜太公的《乾坤萬年歌》、諸葛亮的《馬前課》、唐代李淳風、袁天罡的《推背圖》、北宋易學大師邵雍的《梅花詩》還有明代劉伯溫的《金陵塔碑文》、《燒餅歌》等等,非常豐富。這些預言的來歷都各不相同,有的直接就是神傳的預言,比如《聖經》的預言和釋迦牟尼佛的預言等,大多數的還是修煉得道者或者悟道者或者有功能者留下的預言,比如上面說到的其他預言。尤其是中國古代的預言,大多都是學習道家太極文化的智慧結晶。老子有句話叫做“道法自然”,意思就是天地宇宙之間的一切現象、一切存在都是道的表現。所謂的道,就是指宇宙的法則和規律,其表面意思是指發展路線,說實質一點就是運行的程序。從這個角度上講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也是有規律的,甚至可以說是按照嚴格的程序在運行。因為那些悟道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 了這個規律,也可以說是破解了這個程序,所以也就做出了那些準確的預言,而這些預言的原理,從最表面上來說也是符合了底層宇宙空間中陰陽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理論,下面我們就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有一家是“陰陽家”,其創始人鄒衍提出了“五德終始”說。所謂“五德”就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種德性或性能, 即水德、火德、木德、金德和土德。“五德終始”是指這五種性能因為從始到終、終而復始的循環運動,就促成了人類社會歷史上不同朝代的建立、發展和更替過程,所以鄒衍就以此作為歷史變遷、王朝更替的根據。我們看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古人有句話叫做“天下,惟有德者居之”,還說“君子以厚德載物”,任何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也都是因為具備了厚德才可以得到天下,而這個“厚德”如果套用五行的原理來看,就是分別指水德、火德、木德、金德和土德。

因為五行之間最基本的關係就是相生相剋,所以,在底層宇宙空間,以五行為基礎物質所構成的這個物質空間,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也都符合了相生相剋的理。表現在我們人類社會這裡,就是強者治國,兵征天下,勝者為王。因為哪一個朝代都不是自動退出歷史舞台的,都是被後面的朝代武力推翻、兵征所滅。那麼從這個方面來說,代表這兩個朝代所秉承德性的五行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剋的關係,也就是說,前朝是被後朝推翻、克掉的。但是在遠古之五帝時期, 他們所秉持的理念是“大道行世也,天下為公。”他們治理天下完全是以聖人的原則和標準,所以在五帝之間不存在這樣的關係,他們之間帝位的承傳不是相剋的理在起作用,是符合了五行相生的理。因為那個時候是禪讓制,他傳他、他傳他,也沒有朝代的概念,所以不可以用五德終始說來衡量他們。當然話又說回來,在五行的空間中,五行是主,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五行的規律存在和發展,所以如果以“五德”的原理來看待他們,黃帝是符合了五德之中的土德。據《史記》記載,黃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為“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從黃帝時期到後來因為禪讓而居帝位的整體這個五帝時期都是土德。就好比是一個朝代無論傳了多少代,其五德屬性不變是一個道理。

從夏、商、周直到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是兵征天下,勝者為王而後家天下,所以也都符合了我們這個空間中五行的相生相剋的理。比如說開國的帝王得到天下之後,一代一代往下傳,是符合了五行相生的理。而不同的朝代更替,則是符合了五行相剋的理,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下面我們就用五德終始說來分析一下歷史的變遷。

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是治理洪水、劃定九州的大禹,而禹在晚年曾經推舉東方頗有威望的偃姓首領皋陶為繼承人,然而皋陶沒有等及禪讓,比禹早死。禹又命東夷首領伯益為繼承人。但是伯益在位日短,天下人多不識,禹死之後,四方之人都來朝拜禹的兒子啟,而沒有去朝拜伯益的,於是啟就在眾人的擁戴之下即天子之位。同時“啟”這個字有打開、開啟、開始之意,因為一切都有因緣,沒有偶然的事情存在,所以從啟之後家傳天下,朝代的概念也由此而生。

夏朝是屬於火德。首先這個朝代的名號“夏”這個字在五行之中就是屬火,也因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是大禹,而大禹的來歷,如果套用底層境界中五行的原理來看他,他就是秉承著火德而生的。

商朝是屬於金德。可能有人覺得火克金,屬於金德的商朝怎麼會推翻火德的夏朝呢?在我們這個空間因為五行的相生相剋的理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人會有生老病死,而一個朝代也是如此。夏朝的最後一個天子是夏桀,暴虐無道,民心盡失,已經具備失去天下的基本條件。(在《史記•夏本紀》中說:“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意思就是夏桀不修德政反而使用暴力傷害百姓,老百姓都難以承受了。) “桀”這個名字是後人對他的稱呼,有兇猛、殘暴之意。夏桀的名字是叫癸,一說是履癸,“癸”這個字在五行之中屬水,夏朝是火德,火至水地已經是自滅了,再加上商王的名字是叫成湯,而“湯”這個字也是五行屬水,水克火,所以奉天承運,滅掉夏朝。另外,夏朝從啟開始家天下,至桀而終,他們的名字也有此寓意,啟有開啟、開始之意,代表首,桀音同截、劫,有截止之意,同時癸是十天乾的最後一位,在人體部位上代表足,夏朝自啟至桀,這個朝代就像一個人一樣從頭到腳、 自始至終完整的走了過來,然後壽終正寢了,下一個朝代接著開始。

說商朝是金德,首先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朝代的名字“商”這個字,在五行之中是屬金。又《史記》中記載,“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商湯即位之後,修改了曆法,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古漢語中“上”、“尚”互通,比如《尚書》之“尚”就是上古之意。)因為五行配五色,水是黑色,火是赤色,木是青色,金是白色,土是黃色。所以在這裡說商朝“上白”,也是說明了商朝是金德。

周朝是火德。因為五行之中是火克金,商朝金德,所以滅掉商朝的周是為火德。周朝的奠基者是周文王,文王之“文”字五行屬火(《周易》中有個“離”卦,離 為火、為文、為日……),“文王拘而演周易”,把被稱為“大道之源”的易學文化發揚光大。而且周朝的文化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最被孔子所稱道的就是周公制定的周禮。因為儒家的倫理是講究仁、義、禮、智、信,木主仁,金主義,火主禮,水主智,土主信。從這個角度上也是說明了周朝是火德。

秦朝是水德。五行之中水克火,因為周朝是火德,秦滅周,所以秦朝是屬於水德。在《史記•秦本紀》中有以下記載:“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 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在《周易》中坎卦為水,坎卦的數是六。秦朝為水德的另一個重要標誌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說秦朝是水德,還有一個例證就是秦始皇在位時“焚書坑儒”,書籍是文明的重要標誌,在五行屬火,水克火,所以有此作為。

再往下漢朝是土德,曹魏木德,晉金德。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大分裂的混亂時期,也是一個大調整的時期,就像一個過渡一樣的,整體來說,南北朝時期是屬於火德。 再往下隋水德、唐土德、後梁木德、後唐金德、後晉火德、後漢水德、後周土德、宋木德、元金德、明火德、清水德。最後說到清朝是水德,它的重要表現一方面是清朝的官服都是黑色和藍色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命令男人也必須留長髮扎辮子的朝代,按照中醫的說法,腎主毛髮,腎臟五行屬水,所以如此。而且清朝有最多的“文字獄”事件,也與水克火有關。大凡以金德和水德據天下的朝代多暴政、苛政,例如秦朝、隋朝、元朝等都是如此,以木德、火德據天下的朝代重文明、多仁政,如周朝、宋朝等,以土德據天下的朝代則兼容並蓄,以民為本,福澤天下,比如漢朝和唐朝。自中華民國之後,情況特殊,在此不議。

總結一下“五德終始說”在歷史發展中完整的線路就是:五帝土德→夏火德→商金德→周火德→秦水德→漢土德→曹魏木德→晉金德→南北朝火德→隋水德→唐土德→後梁木德→後唐金德→後晉火德→後漢水德→後周土德→宋木德→元金德→明火德→清水德。

以上是用五德終始說來分析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也是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在人類社會這個空間的表現之一。

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在中國歷史發展中還表現在以下方面,就是因為金克木、水克火的原因,所以促成了中國歷代的王朝建立或者發跡於西方,或者發跡於北方,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是發跡於南方和東方的,即使有也是很短命的王朝。因為自東而西是木來克金,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南而北是火來克水也是自取滅亡,下面我們就舉例說明一下這個觀點。

比如夏朝,在史籍中記載,禹出西羌,所以夏朝應該是源自西部的羌族部落。

再如商朝,商湯在亳地(今河南商丘)建立王朝之後,至盤庚又將國都東遷至殷(今河南安陽),然後穩定。

再如周朝,先是西周然後東周。周文王、武王是在西岐舉事,伐紂成功後建立周朝,周武王姬發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再如秦朝,秦國是起源於今甘肅禮縣一代,名為西陲,後來逐漸強大,滅掉六國,一統中原。

此外漢朝也是先西漢後東漢。後來到了三國時期,也是北方的曹魏最為強大。到了晉朝,也是分為先西晉後東晉兩個時期。南北朝是個混亂的調整和過渡時期,這裡不講。

再如隋朝的建立是由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後來隋煬帝又營建東都。

再如唐朝,唐高祖李淵起事于山西太原,滅掉各路反王,再滅隋後建立唐朝。

再往下宋朝也是先北宋後南宋,而元朝是由北方的蒙古族建立的,定都於大都(今天的北京)。而明朝的開端是在1364年,朱元璋自稱吳王獨霸一方,史稱西吳政權,爾後建立明朝。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則是由來自於北方的滿洲族建立的。

前面我們是從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看到的五行的規律在人類社會中的表現,而在我們這個空間中看,五行的表現也是體現在方方面面上。

前面講到五行在我們這個空間的分布是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央屬土。從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中我們還知道,它們之間相生的關係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剋的關係是水 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拿金來說,它為甚麼能夠克木呢,是因為金比木更有形,而且外形更堅固,不容易改變。而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都是這樣的原因,來克制的一方都比被克制的一方更有形。到了火克金就是物極必反了,最無形的克制最有形的。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肉眼能夠看得到的物質存在也都是符合了這個理的。

比如說,因為西方屬金,東方屬木,金克木,所以我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因為金比木更有形嘛,而且越往西地勢越高,直到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等終年被積雪覆蓋,這也是金的顏色,前面說了,在五行配五色之中金主白色。又因為金生水,所以中國的大江大河比如長江、黃河等大多起源於西部,有句歌詞說“大河向東流”也是這個意思。也是因為金克木的緣故,所以中國的西部地區森林資源非常稀少。

因為中央屬土,在五行配五色之中土主黃色,所以我國的中原地帶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國的版圖從南北來說,我們會發現越往南方其東西的跨度越小,直到海南、南沙群島就只剩一點點了,這是因為北方屬水,南方屬火,水比火更有形。其它地方比如非洲和南美洲等也是這樣的地形。

再說一下人種的問題,西方屬金,金主白色,所以歐洲地區、北美地區多白人,而且體型高大。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屬土,土主黃色,所以中國人都是黃種人。黃種人的體型不如白人高大,越往東方比如日本人,體型越小,也是因為東方屬木,西方屬金,金克木,金比木更有形。

北方和南方人的區別也是如此。比如說俄羅斯人,相對於中國人來說大多骨骼健壯,體型高大。在我們國內,也是北方人要比南方人體型高大。越往南方,比如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人整體來說體型越小。這也是因為北方屬水,南方屬火,水在人體的表現是腎臟,中醫認為,腎主骨,水旺之地對人來說多腎旺,因而骨骼強壯,骨架也大,所以形體高大。

以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從最表面上講了五行在我們這個空間中的表現,其實不僅是這些,我們這個空間中所有的存在,包括所有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也都是五行 的表現,其實說白了它們就是五行,無一例外。比如說在地球上所有的森林草木都屬木,所有的江河湖海都屬水,所有的金屬珠寶都屬金,所有的光電燃燒都屬火, 所有的土地高山都屬土。在社會環境中,金融、五金、公安、稅務、鋼鐵製造等行業都屬金,林業、農業、蔬菜、煤礦業等行業都屬木,海洋業、水產、鹽業、石 油、消防等行業都屬水,電力、新聞出版、家電手機、娛樂影視、宣傳部門等行業都屬火,房產、糧食、土地、公路、建築業等行業都屬土。

還有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一個地支都搭配了一種動物,其實在這裡的動物都是它們那一類的代表,因為每個地支都有五行所屬,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動物也都分屬五行。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知道,我們人類社會這個空間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五行構成的,一切物質和生命的存在與變化也都是在表現五行和反映五行之間的關係。其實說白了這也是所有宇宙天體唯一的、最終極的造物主的意志的最低體現。

為了讓讀者方便了解五行的有關知識,掌握五行在人類社會中的有關對應,下面列表加以說明。

三、五行和人

在說到五行與人的關係之前,我們首先來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關於“萬物都有靈”的問題。

前文中講到了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這是五行之間最基礎的也是最根本的關係。其實何止如此啊,五行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和豐富的,在我們這個空間中,人與人之間有多少種關係,人與物之間有多少種關係,物與物之間有多少種關係,五行之間就有多少種關係,而且比我們能想像到的還要多。因為我們能夠知道的、感受到的只是一時一地和站在我們個人的境界中所能夠體會到、認識到的,而超出這個範圍之外還有五行在更微觀下和更深層次的表現,所以說五行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作為身在五行之中的人是沒有能力和智慧完全把它看透的。那麼五行之間有這麼複雜的關係,這不正好有力的說明了五行是有意識的存在嗎?其實不但是有意識的存在,而且其意識比人還要複雜得多、高級得多。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人稱之為“十神”,意思就是十位神靈。我們在看《西遊記》的時候,大家知道在暗中保護唐僧的還有六丁六甲、日值功曹等等,其實就是指的我們人類社會這個底層空間的護法神,他們的名字都是五行。那麼在我們這個空間中因為一切有形的存在都是由五行構成的,所以說我們這個空間中的所有物質,不論是所謂的有機物、無機物以及所有的動植物,都是有意識的存在,都是有思想的智慧存在,所以中國古人有句話 說“萬物都有靈性”,在太極原理中看,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大家知道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認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土地有土地神,還有負責燒火做飯的灶神等等,一切的存在有形就有神,所以古人還說了,舉頭三尺有神靈,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同時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古人才更懂得敬畏天地神靈,愛護自然環境,反過來看看今天的人類,僅僅是懂得了一點所謂的科學知識,就為了一己之私、眼前利益,肆無忌憚的破壞生態環境,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同時也因為萬物都有靈,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才能夠產生出比萬物更高貴、更智慧的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而人也比這個空間中的萬物更完美的體現了五行的規律。

太極原理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最根本上來說,人是道的意志的最低體現,而在我們這個空間中來說,人就是天地宇宙的縮影,這個天地宇宙中有什麼,人的空間場中就有什麼,天地宇宙是怎樣的結構,人體就是怎樣的結構。而且人還有能力和智慧來認識天地宇宙,和天地宇宙溝通交流,創造文明和歷史,所以古人說,人是萬物之靈。

就拿我們的人身來說,我們的五臟六腑,四肢五官,皮膚毛髮,都分別屬於五行,也就是說都是五行的體現,人體能夠成為一個有機的鮮活的生命體,就是五行的生克制化關係的最完美的體現和例證。這方面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都有完整而詳盡的論述,我們在此處也不再具體說明了。

剛才說人是萬物之靈,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是有道德規範的,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是其他的動物、所有的禽獸等都不知道。而人的道德規範,體現的最完整的要求就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儒家稱之為“五常”。什麼是五常呢?就是指所有人都應該正常具備的道德標準。這個“五常”的根源是什麼呢?從太極原理上看,“五常”的根源就是五行。前面在講到“五德終始說”的時候,我們提到過,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德性總稱為五德, 而這五德又分別對應著五常,它們之間的具體對應是木德為仁,金德為義,火德為禮,水德為智,土德為信。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由五行構成的,所以所有的人在其生命中都天生就具備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要求和是非標準,那麼對人而言,以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為人處世,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而不是過高的標準。這個要求是自然而然的,是天生的,天定的,而不是哪個人的要求。對人來說,也只有具備這些基本的道德標準,才配稱得上是萬物之靈。否則, 這樣的人跟其他的動物們有什麼不同呢?

那麼人除了都具備一個由五行構成的身體,以五德為基本標準的道德要求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因素呢?生命就僅僅是這麼回事嗎?絕非如此的。我們在前面說到了, 五行的規律只是在我們人類社會所存在的這個底層宇宙空間中起作用,就在五行之中還有不同層次的時空存在,在五行之外還有更微觀、更高級的物質因素構成的宇宙空間。在五行之中,因為相生相剋的理在制約著一切,所以人都有生老病死,同樣這個空間中的所有一切都不會長久不滅。但是在超越五行之外的宇宙空間中就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了,所以當年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等等得道覺悟者才大發慈悲來為人講道,度化眾生。難道他們不知道人是由五行構成的嗎,如果把一個由五行構成的生命度化到超越五行的更高層宇宙空間中去,那麼這個生命不就被徹底解體、蹤影皆無了嗎?這跟殺人還有什麼不同呢?因為在他們的境界中,他們看到人除了表面的肉身之外,還有更微觀下的本性存在,那是人先天的自己,在道家看來那才是人的真我。他們所講的道理和要度化的那個人不是為了人的表面肉身,而是在微觀下存在的生命的本質。所以當年釋迦牟尼佛走的時候扔掉了肉身,進入涅磐境界,他真正覺悟後的自我解脫了。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五行和人是什麼關係呢? 在太極原理看來,五行僅僅就是人的身體和人的思想,卻不是人的全部和真正的自我。

大家知道在我國傳統的預測學之中,有一種影響很大的預測方法叫做“火珠林”法,民間稱之為“搖錢卦”,也就是在學術界稱為“納甲筮法”的六爻預測法,這種預測方法準確率很高,對高手而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準確率應該不在話下。這種預測方法是以三個銅錢,先入靜後內心想著自己所問之事,再把三個銅錢拋到地上, 根據銅錢每次落地後正反面的情況,得出一個卦爻來,共拋六次,得出一卦,由斷卦者從得到的卦象中得出結論,這種方法準確率非常高。那麼斷卦人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呢?不就是來問事者得到的卦象嗎?如果問事者自己也掌握了斷卦的方法,這個過程不就是問事者自問自答的過程嗎?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白的那一面、智慧的那一面,那才是先天的真正的自我,可是這先天的自我除了能夠為自己做這麼一點事情,其他的什麼都做不了。為甚麼呢?因為他在五行中。我們在前面說了,在五行的空間中,五行是主,一切運動都要按照五行的法則來進行,整體要求就是誰都不允許神來神去的,也不可能。當然特殊的情況除外。

在道家的太極原理中,在很高的境界中看五行,五行的實質是什麼呢?就是土。然後這個土又極端表現為金、木、水、火、土,然後再根據五行之間生克制化的原則造就出五行之中一層層的天地萬物來。那麼對於每個人先天的真正的自我來說,一個生命來到了五行之中,在很高境界中來看,這個人就是入了土,他的整個生命就溶在了五行之中,被埋在這土裡了。所以人都找不到自我,都不知道生命的真相,也都不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在許多國家古老的神話中,都流傳著“泥土造人”的故事,其實這裡的土不是指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這個土,而是指五行在微觀下的存在形式那個土。在太極原理中, 我們知道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們分別有五行所屬。我們只講其中的戊、己是屬土。這裡面蘊含著什麼天機呢?我們知道在太極原理中看,漢字的音、形、義都是有原因、有目地、有內涵的,而且還講究同音同源。在這裡天干中的“戊”同“吾”,而“己”就是指自己,古人用這種方法巧妙的向人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戊己土——我自己就是土,這就是傳說中“泥土造人”的真正含義。

《易傳》上有句話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對於人的先天本性來說,他就是形而上者,原本就是大智大慧的得道者。而所謂的形而下者就是指人的肉身, 也就是後天的自我,而先天的真我是沒有後天的這個形體的。所以在太極原理中看來,對先天本性而言,由五行所構成的這個人體,其實質就是“吾刑”,也就是讓一個生命沒有智慧、沒有自由、渾然不覺並且心甘情願的在此受罪的刑具。

剛才在前面講到在這個空間中,五行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微觀因素,一切物質和生命都是五行的極端體現,又因為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基本關係,所以促成了這個空間中的一切物質都不會長久不滅,人也有生老病死。可是對於人的先天本性來說,因為構成他的因素是來自於宇宙中很高很微觀的境界中的,和底層空間的五行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所以它的存在就是超越了五行的時空範圍的,是不受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制約的,他只是通過自己的人身在這裡存在、感受和生活。也就是說人的生老病死是人的這個肉身的生老病死,真正的自己並沒有死掉,就像那個蟬蛻一樣,他只是褪掉了一層殼,做了一場大夢。

還有一層理,就是人雖然在世間爭爭鬥鬥、奮力打拚,可是因為這個空間的一切都是五行構成的,微觀中存在的自我本性除了透過人身對世間的情緣、福分和痛苦有一點感受之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是,而且還生帶不來,死帶不去的,所以在修煉界,佛家講空,道家講無,要人看淡慾望,找回自我才是第一重要的。

可是今天的人類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了,完全睡過去了,除了迷信現代科學再也沒有真正的信仰了,僅僅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那一點感受就滿足得了不得,而且還覺得現代科學的認識就是最高的了,其實完全不是的。我們想一想,人的整體存在形式就是五行,你的眼睛是五行,你的思維方式是五行,你用來觀察世界的科研儀器也是五行,我們所存在的這個空間中的一切都是五行,說白了那些科學家就是在用五行來看五行,對人而言,五行的實質卻是“吾刑”,所以你憑什麼能夠觀察到超越五行的那些存在啊?這不是痴心妄想嗎?

講到最後,我又想起了在本文開始時說到的孫悟空因為冒犯天規,被西天如來鎮壓在五行山下,遭罪五百年,不過最後他畢竟是解脫了,可是大家的情況如何了啊?連自己在這裡已經呆了多少年都不知道,還要呆多少年也不知道,每天就是這樣忙忙碌碌的隨波逐流,還覺得自己了不起,好像明白了生命的真諦一樣,這不可悲嗎? 是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應該追求什麼、應該何去何從了。

最後擬詩一首作為本文的終結:“出五行”

當初一念紅塵中
輪迴千載迷不醒
夢裡不知誰是我
唯待他日出五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