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1年11月09日】
《同題仙遊觀》
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唐代韓翃的這首《同題仙遊觀》細膩傳神,看上去是寫景,而實質是通過對道觀清幽雅靜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求道之心和人生的感悟。
仙遊觀,在今河南嵩山逍遙谷內。道士潘師正,居於嵩山逍遙谷。唐高宗臨東都,曾召見,並令官吏於逍遙谷口特開一門,號曰仙遊門。
同樣的場景有人看過就看過了,什麼也感受不到,有人卻能寫出流傳千古的詩篇,這裡面主要是心境上的差別。此詩寫道士的樓觀,是一首遊覽題詠之作,由於作者也有很強的求道之心,所以才能寫的出來,樓觀的外表及周圍的環境實質反襯出的是作者的心境。「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寫的是初入仙遊谷門之所見,這是從山上俯視道觀,「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不單純寫景,這裡的秦村和漢宮有一層隱含的意思,因為秦漢時代修煉的方士很多,社會的修煉氛圍很濃,所以隱含作者的求道之心,前六句有遠景,有近景,幾十個字表現了一幅立體的,極為寧靜高遠的意境,這前面幾句其實是為最後兩句作鋪墊,「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表面看起來盛讚道家觀宇勝似人間仙境,表現了詩人對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實際想表達的是只要真正放下對名利的執著,處處都是「丹丘」。因為道家是講無的,這個無在一定層次上可以理解為對名利的放下。
我們都知道修煉要向內找,作者也是一個很有根基和悟性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悟到了這一點,全文沒有高興二字,卻能使人感受到作者的喜悅之情。
古詩詞中這一類的作品不少,我對這類的古詩詞有一個感受,就是讀的時候不能泛泛直接地讀,好比喝茶和品茶的區別,喝茶品嘗不出茶的滋味,品茶就不一樣了。讀這樣的古詩就要在心靜的時候細細品讀,進入作者的思維,進入他描繪的那個場景中去,才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