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12月03日】
三年羈旅客,
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
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
欲別故鄉難;
毅魂歸來日,
靈旗空際看。
讀完這首詩之後,您的腦海中將會浮現出一位什麼模樣的詩人呢?是如杜甫一般沉鬱悲涼的憂國憂民者?還是像屈原那樣告問天地的求索者?亦或是像荊軻這般慷慨激昂的豪傑志士?
然而,如果要將其和一位年僅十七歲,面容英朗的少年聯繫起來,恐怕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
在硝煙四起的明末清初,有這麼一位少年英雄,他五歲習文,七歲作詩,九歲撰書,是難得一見的神童。他文章蓋世,為文千言立就,他心繫天下,十五歲即揭竿報國與清軍作戰。他至真至孝,事泄被捕後,所作《獄中上母書》和《遺夫人書》字字泣血,讀來使人腸斷。他誓做人間偉丈夫,臨刑前毫無懼色,視死如歸,長笑就刑。他,便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
這首《別雲間》正是詩人反清事泄被捕後,在押解路上吟誦而成。它不僅是盪氣迴腸的訣別詩,更是以身許國的絕命書!短短四十字,讀罷使人掩卷良久,這位少年英雄赴死前那壯懷激烈之英姿,猶如電影片段最高潮部分的主角獨白……
三年的羈旅生涯中,只因存復楚之念而漂泊萬裡 。眼看天下板蕩,山河破碎,故國不在。前有松江淪陷,家父自沉於松塘,後有吳陽兵敗,各路義軍接連失利。到如今此身被系,方才瞭然大道如青天,唯我不得出也。
回望家鄉故土,想著已有身孕的妻子和那受盡苦楚的母親,幾年來聚少離多,現如今又要撇下她們而去,胸中雖有萬語千言,欲開口卻只道得一個「難」字而已。
我自知死期已近,只恨沒能親見王師平定中原之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你們記著,當萬裡長空中雲雷翻滾之日,就是我毅魂招展靈旗蕩平敵寇之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這位十七歲的少年的熱血和勇氣,自心而發,足可以存於竹帛也。
這不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嗎?蘇武、關羽、岳飛、文天祥、夏完淳,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將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所傳承,就如同海上的燈塔,用他們各自高貴的品格指引著華夏民族前行的方向。
如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同樣的勇氣和不屈的精神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而負重前行,在面對造謠誹謗、監控尾隨、暴力脅迫、強制洗腦、截斷經濟、死亡威脅等一切邪惡的迫害中,二十多年來他們始終以不屈的姿態,平靜地講述著法輪大法的真相,用真善忍的準則喚醒了無數被中共蒙蔽的中國人。當歷史翻過這一頁時,人們或許會驚嘆於他們那巨大的付出和承受,或許所有人都會感謝這群平凡而偉大的逆行者們——法輪功學員,用勇氣和生命所築起的一座座不可磨滅的道德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