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3月30日】
介子推母子是背靠著一棵大柳樹燒死的,這個大柳樹中間有個樹洞,介子推母子後背正好擋住這個樹洞,晉文公發現在樹洞裡有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寫了一首詩:
晉文公看到這個血詩,大家都能想到他是什麼感受了。說要報答給自己割肉、救自己命的人,卻完全給忘了,甚至還放火燒死人家讓人受賞,那不就是小人之心嗎?
晉文公去介山祭奠的時候,還採了一段燒焦的柳木,讓人做了一雙木屐,他穿著這雙木屐,就經常想起介子推,所以他說「悲哉足下」,「足下」一詞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敬稱,就是從這裡來的。
晉國百姓也用這種方式紀念介子推,所以就出現了戴柳、插柳的習俗,後來又流傳到其它地方,流傳於各個朝代,成為清明節的一個重要民俗。
所以過去古人敬天敬祖,我們祖先多偉大啊,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美好,我們房子不就是祖先蓋的嗎?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嗎?很多東西不都是傳下來的嗎?那麼智慧的祖先,慈悲的神佛,我們怎能不尊敬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