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1月14日】
什麼是道德?目前一般的解釋道德是一種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主要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良心指導和約束,可以用善惡標準進行評價的個體和社會意識,人格品質規範和調整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行為規範;它是與這類意識和規範相聯繫的行為活動;以及通過這些活動所結成的社會關係的體系。這種解釋並沒有說清道德的本質。
其實,道德中的道與德是兩個不同屬性的事物。「道」不是人制定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人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可以感悟到這種道。人具有社會屬性,人與人在社會活動中存在一種道,稱為人道。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悌忍勇講的就是人道。人在宇宙自然界中,與自然只有和諧相處,人類生存環境才能保持良性循環,這也是人必須遵循的一種道。豬、牛、羊等動物各有其自身的特性,它們生存和發展也有其自身規律,它們的特性和規律也是一種道。日月、星辰也有其運行的規律、特點,它們的這種規律特點也是一種道。所以,過去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實指這種普遍存在自然宇宙之中的規律特性。
李洪志老師說,「『 佛法』是從粒子、分子到宇宙,從更小至更大,一切奧秘的洞見,無所不包,無所遺漏。他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不同層次的不同的論述,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道』,佛家所說的『 法』。」 (《論語》)
這種道不隨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但道對人有制約力。
而「德」,《康熙字典》的解釋是:「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其實在商代卜辭和先秦文獻中,「德」與「得」是相通的。「德」有得到、獲得的意思。《說文解字》對「德」的解釋是:「德者得也,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實際上德就是人遵循了道後所獲得的一種能量物質。 「人在另外許多空間都有一個特定的身體,而在一個特定空間裡,人體周圍存在著那麼一個場。什麼場啊?這個場就是我們所說的德。德是一種白色物質,它可不是象我們過去所認為的是人精神的東西,人在意識形態中的東西,它完全是一種物質存在,……」(《轉法輪》)
德,被古人視為區分人和禽獸的標準,只有符合人應有的道德標準,才能稱之為人。而作為人,想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要首先「修身」。修身是修什麼呢?實際是修心,將心修成至純至善,同化於道,通過修道來養德。根據道德修養的高低,人又有了聖人、賢人、君子、小人之分。所以天子要「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百姓「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聖人講:「德乃生前所積,君、臣、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故而謀權求財者必先積其德,吃苦行善可積眾德。為此則必曉因果之事,明此可自束政、民之心,天下富而太平。」(精進要旨《富而有德》)又講:「人無德,天災人禍。地無德,萬物凋落。天無道,地裂天崩,蒼穹盡空。」(精進要旨《法正》)可見「德」對於人來講是極其重要的。現在許多人由於認識不到德的重要作用,隨心所欲,損人利已,為所欲為,實際上損了大德,於已於人貽害無窮。
對任何人來講,道德對於他的要求和標準都是一樣的,無論是高居廟堂的達官貴人,還是遠處江湖的平頭百姓;無論是腰纏萬貫的大亨,還是貧困聊倒的乞丐,在道德面前是平等的。不管你如何認識,你遵循道,你就會積累威德,反之就會失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有些背道而馳的人短期內可能一時會得到一些所謂的好處,但在他得到好處的同時也會失德,因而最後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他得到多少終會失去多少,這是沒有私情的天理。
唐貞觀時期,雖然沒有現在那麼多法律條文,規章制度,但由於廣施仁政,佛道儒群星璀璨,各放異彩,民眾普遍信佛向道,有道德上的高要求,民心比較純樸敦厚。因此,國家真正是一派祥和,蒸蒸日上。在中國歷史上儘管有興盛,有衰落,但總起來講許多時候還是處在世界真正強國的位置上。這與從帝王將相到山野村夫普遍都有道德上的高標準嚴要求是分不開的。據荷蘭經濟史專家麥遜在《世界經濟二百年回顧》一書中統計,18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於英國GDP所占5.2%和日本所占3.1%的份額;據美國史學家保羅・肯民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提供的數字,1830年中國製造產量占世界製造業生產量的29.8%,略低於整個歐洲所占34.2%,但大大高於英國和日本分另所占9.5%和2.8%的份額。
而在每個朝代處於沒落之時,往往都是人心不古,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貪官污吏橫行,橫徵暴斂,民不聊生。當今世界已開發國家發達之初,無不是文化、道德復興之後才發展起來的。衰敗沒落的國家也是道德首先敗壞造成的。基督新教道德復興170年才有英國君主立憲國,傳播北美180年才有美國民主共和國,在此基礎上才獲得了持續穩定的財富。道德敗壞使希臘失民主,羅馬失共和。
道德是沒有階級性的,凡是把道德分為這階級那階級其實都是反人性、反道德的,也不可能建立規範的道德建設體系。近代以來,特別是共產邪黨統治中國大陸以來,通過用無神論對廣大民眾進行洗腦教育,人為地把道德分成共產主義道德和資產階級道德,脫離了道德本身,致使道德在人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甚至於有人無知地認為道德是虛偽的,不能用道德上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儘管「以德治國」喊得震天響,並不見明顯成效,反而世風日下,社會腐敗現象愈演愈烈。
中國人近代受共產邪靈的影響總在制度上打圈圈,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努力方向都是在如何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功夫,使人與生俱來的天性良知受到了壓制,變得麻木不仁,道德的力量得不到發揮。也就是說,制度建設不是為了圍繞維護和強化提升道德,以至於許多制度沒有制約力,形同虛設。出台的法律也不少,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形比比皆是。談到腐敗問題時,有點良知的人無不義憤填膺,以為是監督機制不健全的結果,因此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監督機構,但有些當權者仍然是前腐後繼,監督者也被拉攏下水,共同腐敗。寫在紙上的制度好像很好,執行起來往往是另外一回事,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除了明規則以外,潛規則也很盛行。在許多事情上真正起作用的是潛規則。也就是說,整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有兩張皮。由於有這兩張皮的存在,任何人做任何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無論是正義的事,還是非正義的事,都可能觸犯其中一個規則,所以要做成一件事很難。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良性社會要大力弘揚大道,建設制度也必須建立在維護道德的基礎之上,否則制度會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