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9月2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五十而知天命(3),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4)。」 (《論語・為政第二》)
【注釋】
(1)有:同「又」。
(2)惑:迷惑。
(3)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逾矩:逾,越過,超越;矩,法度。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時不被外界的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時能夠聽得進去並能正確對待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
【講授】
孔子自述了自己的一生,這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
少年時學道,志在此而不厭;青年時能自立於此道,立於道而不移;壯年時心智清明不迷不惑;知天命者已窮盡其理;耳順之人所聞皆通;心欲所為不逾矩則已在道中。孔子告訴我們,人生修養要達到某種境界,並非一朝一夕所成,要循序漸進,要窮盡一生。孔子還告訴我們,道德修養的提升是將思想、行為都同化於道的過程,最後才能完全溶於道中。
【討論】
一、孔子說「四十不惑」,看看我們「惑」在何處?怎麼能做到不惑呢?
二、你怎麼看待天命呢?人定勝天成不成立?
三、要做到「耳順」,得具備怎樣的個人修養?
【講故事時間】
樂天知命,就是順應天意的變化,知其命數,樂其天然。語出《易經・繫辭》:「樂天知命,故不憂。」
古人講「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所以一個人要注重個人身心的修養,不管困厄還是顯達,要順其自然,要知道過去和未來的一切都是不只由自己決定的,不要怨天尤人,這樣自然就會快樂。贏是樂,捨棄也是樂;收穫是樂,耕種也是樂;撫琴對吟、焚香靜讀也是樂;治國平天下是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樣是樂。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為君子。其實,人生之苦不外乎就是過於執著功名利祿,諸如金錢、名譽、地位之類。但是世間萬事皆有因緣,並不會天隨人願。如有了這些物慾纏身,人當然就超脫不起來了,也就快樂不起來了。試想一下,一個不安天命、貪得無厭、好高騖遠的人,自然與君子之道背道而馳。一個人對生死、富貴順其自然,但他完全可以盡力地做他自己本分所能做到的事情,如砥礪節行,進德修業,這就不失為君子了。
有一次,孔子在衛國匡城被匡人包圍,孔子依然在屋內彈琴歌唱,神態怡然。子路跑進去見孔子,說:「老師怎麼還有閒情彈琴唱歌呢?」孔子說:「仲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想擺脫窮困已經很久了,可還是不能避免,這是天命啊。我想尋求通達已經很久了,結果還是不行,這是時運不濟啊。碰上了堯舜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失意的人,這並不是人們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紂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得意的人,這也並不是人們的智慧低下,是時勢造成這樣的。知道窮困是命運,通達需要時機。面臨災難而不會畏懼的,這是聖人的勇氣。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順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對我如何呢?」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將軍前來謝罪,說道:「前幾天,我們一直誤認您是曾經帶兵騷擾過匡城的陽虎,因此讓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請夫子恕罪。」孔子此時終於解圍而出。
孔子提出,不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這個「畏」字是「敬畏」的意思,包含了人對天命的恭敬之心、順從之意,以及知命而行的豁達。
【課後作業】
和上了年紀的人聊一聊,看看他們的人生是怎樣度過的,怎樣認識的,與孔子比一比,想一想,自己應該怎樣走好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