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寡慾則剛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6年09月1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1)。”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論語》·公冶長第五)

【注釋】

(1)申棖:姓申名棖(音讀成,cheng/),字周,孔子的學生。

【語譯】

孔子說:“我沒見過真正剛強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是。”孔子說:“申棖還有不少欲求,怎能算是剛強的呢?”

【評析】

真正的剛強,在孔子看來可能是指一心向道的志向。有些人的表現,人們也認為那是剛強的,但那是強烈的慾望和追求造成的,這和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志士仁人,其實相去甚遠。孔子對於“剛”提出高於一般人的見解。

【延伸思考】

為何過多的慾望和追求,不但無法使人更剛強,反而會使人淪喪心志?你有沒有發現:人類社會物慾橫流、追求物慾滿足的同時,人與人之間,關係更疏遠了,更感到空虛了?

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物質慾望很少的人,如果有一心向道的志向,是不是比較容易返回善的本性?比較不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引誘而動搖志向?這樣的人是不是很剛強也很洒脫自在?

【說故事時間】


柔弱勝於剛強

老子的老師常摐病重,老子去探望他。

老子問:“先生病了,有什麼要對弟子說的嗎?” 常摐說:“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老子說:“過故鄉要下車,是為了表示不忘故嗎?” 常摐說:“對。過喬木要低頭,你知道嗎?”老子說:“過喬木要低頭,是要表示敬老嗎?” 常摐說:“對。”常摐又張開嘴對老子說:“我的舌頭在嗎?”老子說:“在。”“我的牙齒在嗎?”老子說:“不在了。”常摐說:“你知道嗎?”老子說:“舌 頭在,難道不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都掉了,難道不是因為它剛強嗎?” 常摐說:“是啊。天下的事情已經都說盡了,還有什麼再跟你講呢!”

(《說苑.敬慎》)


聖德之君唐太宗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聖德所為。從以下的歷史紀錄中即可見一斑。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了人家賄賂的絹,太宗知道後說:“順德這樣的人才如果對國家有用,我可以和他共同分享國家的財富,他何必這樣貪戀財物呢!”太宗愛惜他有功於國家,沒有治罪,並且賞賜他數十匹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反法律接受財物,本來不應該免罪,為甚麼又賞賜他呢?”太宗說:“如果他有人性的話,接受賞賜比遭受刑罰還感到屈辱;如果他不知道羞愧,與禽獸無異,殺了他又有什麼用呢!”

太宗在位的時候,突厥經常進犯唐朝邊境。有一年,突厥遭遇大雪,羊馬死亡甚多,民飢畜瘦,群臣勸太宗藉機進攻突厥。太宗說:“我和人家剛結盟就背棄盟約,這是不守信用;在人家遭災的時候牟取好處,這是不仁愛;乘人家在危難的時候取得勝利,也不是正當的武裝行動。即使突厥各個部落都叛亂了,牲畜一隻不剩,我也不進攻,一定待到他有罪了,我再討伐它”。

太宗對左右說:“皇帝依賴於國家,國家依賴於人民。如果苛求人民侍奉皇帝,就等於割下自己的肉填飽肚子,吃飽了也死了,皇帝富裕了國家也滅亡了。所以,皇帝的憂患不是來自於外面,而在於自身。皇帝慾望多花費就高,開支多人民的賦稅就重,民眾因此就會十分愁苦,國家就危險,皇帝也就當不成了。我常常這樣想,因此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

(參照《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二卷和一百九十三卷編譯)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