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3月25日】
求那跋陀羅,意譯功德賢,中天竺人,本是婆羅門種姓,他家世代傳習外道而禁絕沙門。
求那跋陀羅幼時就學習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五種學問)諸論,天文、書算、醫方、咒術都非常精通。其後尊崇佛法,乃離家到遠方求師訪友。他專心修習佛法,等到受戒時已經精通經、律、論三藏。求那跋陀羅為人慈和恭恪,對師父非常尊敬。不久,他辭別了傳授其小乘佛法的師父,改學大乘。因為在大乘佛教上頗有造詣,故被稱作「摩訶衍」,意思是「大乘」。
求那跋陀羅受菩薩戒後,給父母寫了一封信,勸說他們皈依佛法,如果這樣他們就可以長相見。他的父親為其言所感,改信了佛法。
此後,求那跋陀羅前往獅子等國遊歷,受到人們的尊崇。因為自知自己與東方很有緣分,乃跟隨船舶渡海前往東土。船行至中途,風停水盡船止,淡水也即將枯竭。全船的人都很驚恐。跋陀羅說,「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稱觀世音,何往不感?」跋陀羅還密誦咒經,虔誠禮拜。一會兒,烏雲密集,降下大雨。一船的人都得救了。人們這才信服佛之威力。
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跋陀羅來到了廣州。宋太祖派人迎接。到了京城先住在碉洹寺,後又在東安寺等宣揚佛法,翻譯佛經。很多人拜他為師。
因為譙王要出鎮荊州,請跋陀羅一同前往,為其講經說法。一日,譙王想請他講解《華嚴經》,跋陀羅自忖不擅長漢語,因此早晚禮拜請求觀世音菩薩給予幫助。一個夜晚,他夢見一個穿著白衣、手持利劍之人,拿著一顆人頭來到他面前,問他:「為甚麼憂慮?」跋陀羅以實相告。來人說,不用擔憂,並用劍砍掉他的頭,換上新頭。然後讓他來迴轉動,看是否疼痛。跋陀羅說不痛。白衣人悄然消失了,等到跋陀羅醒來,突然發現自己心神悅懌,可以說流利的漢語了,於是開始講法。僧眾無不敬服。
元嘉末年,譙王屢有怪夢。跋陀羅告訴他,這是因為京都將有禍亂。果然未及一年,京都發生了叛亂。孝武帝建立政權之初,譙王打算陰謀叛亂。跋陀羅已然預見到了即將發生的事情,所以見到譙王時顏容憂慘。譙王問其原因,跋陀羅勸說他不要圖謀不軌。譙王不聽,後果然在梁山之戰大敗。跋陀羅被夾裹在軍中,他們乘坐的船隻窄小,離岸很遠。跋陀羅斷定會有人斃命,還不如自己跳下去,可多救一人,便心稱觀世音,手持邛竹杖投身江中。水深剛到膝蓋,便用竹杖划水,向岸邊游去。一童子從後邊來到他的身邊,用手牽著他,只行了十餘步就上了岸。跋陀羅脫下納衣想要感謝童子,卻發現童子已經不見了,這才知道是神明在幫助自己。
孝武帝曾下令找到跋陀羅時,要好好對待他,這樣跋陀羅被送到了京城。孝武帝繼續將其奉為高僧,讓其講法。
跋陀羅後在秣陵界鳳皇樓西建了一座寺。每到夜半,就聽見推門呼喚之聲,起來看時卻沒有人。眾僧也常常做惡夢。跋陀羅燒香祈禱說:「你們宿緣在此,我現在建了寺廟,行道禮懺,就是為了讓你們早日超脫。如果想住在這裡的,那就做護寺善神;如果不想住在這裡,就各找自己的所在吧。」當晚,十餘僧人做夢見到鬼神數千,挑著擔子離去了。自此,眾僧得到安寧。
公元462年,天下大旱,眾人在山川祈禱,累月也無效果。孝武帝讓跋陀羅祈雨,如果不成功,就不要再見面了。跋陀羅即往北湖釣台燒香祈請,不吃不喝。次日西北起雲,即刻大雨從天而降。眾人無不敬服。
公元468年,跋陀羅自覺身體不適,便與皇帝、公卿、眾僧等告別。臨終之日,他久久的朝西方佇立。不久圓寂,終年七十有五。
(《梁高僧傳・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