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10月28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屈到(1)嗜芰(2)。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3),曰:「祭我必以芰。」及祥(4),宗老將薦芰,屈建(5)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屬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6)楚國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訓後世,雖微楚國,諸侯莫不譽。其祭典有之曰:國君有牛享(7),大夫有羊饋(8),士有豚犬之奠(9),庶人有魚炙之薦,籩豆(10)、脯醢(11)則上下共之。不羞(12)珍異,不陳庶侈(13)。夫子不以其私慾干國之典。」遂不用。
(出自《國語・卷十七・楚語上》)
【注釋】
(1)屈到:楚國卿大夫。
(2)嗜(音是)芰(音計):喜歡吃菱角。芰,菱角。
(3)召其宗老而屬(音主)之 :叫來宗老囑咐。宗老,家臣。屬,同「囑」。
(4)祥:喪祭名,父母死十三個月後祭稱小祥,二十五個月後祭稱大祥。
(5)屈建:屈到的兒子,字子木。
(6)承:主持。
(7)牛享:祭祀時進獻牛,就是太牢。
(8)羊饋(音愧):祭祀時用羊,就是少牢。饋,進食,這裡指享祭。
(9)豚(音屯)犬之奠:祭祀時用小豬、狗進獻,就是饋食。奠:進獻
(10)籩(音邊)豆:禮器。籩,祭祀時用以盛果品之類。豆,高腳木盤,祭祀時盛肉汁之類。
(11)脯(音府)醢(音海):脯,肉乾。醢,肉醬。
(12)羞:進獻。
(13)庶(音樹)侈(音尺):眾多。
【語譯參考】
屈到喜歡吃菱角。他生病時,叫來宗老囑咐,說:「祭祀我的時候,一定要用菱角。」等到舉行祥祭時,宗老獻上菱角,屈建命令撤走它。宗老說:「這是先主囑咐的。」子木說:「不能這樣。先主主持楚國的政事,他定的法令都深植人心,而且收藏在王府,對上可以比先王,對下可以訓示後人,即使沒有楚國的稱譽,諸侯也沒有誰不稱讚他的。那祭法上規定說:國君祭祀要用牛,卿大夫祭祀要獻羊,士人祭祀享受小豬和犬,平民百姓受祭獻上煎魚,其它的籩豆之類禮器、肉乾肉醬之類食品,就不管上下尊卑都可以使用。不進獻珍異的食物,不陳列眾多的奢侈品。先主不能因為自己的嗜好而違反國家規定的祭法。」於是就不用菱角。
【研析】
立法者需率先守法,否則豈不成了知法犯法,如何能服眾呢?文中屈到身為楚國卿大夫,卻因為喜歡吃菱角,交代死後祭祀時要獻上菱角,僅為了滿足個人那點小嗜好,而忘了祭祀在祭法上是有一定禮節規定的。幸好他的兒子屈建深明大義,說服宗老,要以國家的禮法為重,不可違反規定,才沒有釀成錯誤。
一個國家要能長治久安,的確需要全國上下均能守法,遵循一定法制進行,社會才能祥和有序,否則已立了法,卻不去遵守,那又何必立法呢?試想我們當今社會的亂象,問題層出不窮,其問題根源不是在於大家守法的觀念太差嗎?看看古時候的屈建,再想想今日的社會,我們該向古人學習的實在太多了。
【延伸思考】
1.守法有什麼好處?請談一談你的看法。
2.除了祭拜祖先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祭典?他們祭祀時進獻什麼呢?
3.屈建的作法,將國家的法令置於孝道之上。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為甚麼?
【參考數據】
1.國語 左丘明原著 黃永堂譯註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出版
2.國語譯註 王連生 薛安勤 註譯 建弘出版社 1995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