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曹劌問戰(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0月3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長勺之役(1),曹劌(2)問所以戰於莊公(3)。公曰:「余不愛(4)衣食於民,不愛牲玉(5)於神。」對曰:「夫惠本(6)而後民歸之志,民和而後神降之福。若布德於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7),莫不共祀(8)。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咸(9),獨恭不優(10)。不咸,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將何以戰?夫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於享(11)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聽獄(12)雖不能察,必以情(13)斷之。」對曰:「是則可矣。知夫苟中心圖民(14),智雖弗及,必將至焉。」(出自《國語・卷四・魯語上》)

【注釋】

(1)長勺(音韶)之役:齊魯之間的一場戰爭。長勺:魯國地名。
(2)曹劌(音貴):魯國人。他後來為魯國大夫。
(3)莊公:即魯莊公,姓姬名同,魯桓公的兒子。
(4)愛:吝惜。
(5)牲玉:犧牲玉帛。祭祀用的東西,就是豬牛羊和?璧之類。
(6)惠本:從根本上施恩惠。本:指民。
(7)財用不匱(音愧):財用不缺乏。
(8)莫不共祀:不但自己有財用供給祭祀,百姓也有。
(9)咸:全面,普遍。
(10)優:優厚,富厚。
(11)享:獻。
(12)聽獄:處理訴訟案件。
(13)情:實情,情理。
(14)圖民:考慮民事。

【語譯參考】

長勺那次戰爭前,曹劌問魯莊公憑什麼條件與齊國作戰。魯莊公說:「我對百姓從不吝惜衣食,祭祀神明從不吝惜犧牲和玉帛。」回答說:「從根本上施恩惠,百姓才能歸附你。老百姓安寧,然後鬼神才會降福。如果能對民眾普遍布施恩德並且公平處理政事,讓君子致力於管理,小人致力於勞動;耕田不違背農時,財用不過度耗用;國家財用不匱乏,不但自己有財用供給祭祀,百姓也有。因此使用民力沒有不聽從的,求神沒有不降福的。現在施的恩惠都是小恩小惠,祭祀也只是自身恭敬。小恩小惠不能普及民眾,祭祀獨自恭敬,禮品不會豐厚。施恩不普遍,百姓不會歸附;祭品不豐厚,鬼神不降福。還憑什麼打贏這場戰爭呢?民眾追求的是財用不缺乏,鬼神希望的是祭品要豐富,所以不可不尋求治理好國家的根本。」魯莊公說:「我審理訴訟案件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必定以情理斷案。」曹劌說:「這就有條件打贏這場戰爭了。假如出自內心考慮民事,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會達到勝利的目的。」

【研析】

長勺之戰發生在魯莊公十年,是春秋時代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當時魯是小國,齊是大國,魯弱齊強,戰爭的結果卻是魯勝齊敗。本篇記述的就是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一段對話,說明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而想得到民心,必須對民眾普遍施恩德,取信於民,尋求治好國家的根本。

中國傳統的軍事家不是憑藉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經驗來指揮作戰,而是靠讀書識理的智慧來籌劃軍計。在戰爭當中,一個優秀的謀略家,抵得上成千上萬的將士。他雖然沒有將士的勇猛,沒有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卻能憑藉智慧,以弱勝強,以小取大。這一點在崇尚實戰經驗的西方軍事家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而在我們看來卻是十分自然。中國歷史上的無數次戰爭都證明著,成功的戰例是文人運籌帷幄的傑作。如此看來曹劌也稱得上是優秀的軍事家。

【延伸思考】

1、民心的向背是致勝的關鍵,如何才能獲得民心呢?
2、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蜀國著名的軍師,請你找出他的作戰計劃與大家分享。
3、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如何才能免於戰爭的損傷?

【參考數據】

1.國語 左丘明原著 黃永堂譯註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出版
2. 國語譯註 王連生 薛安勤 註譯 建弘出版社 1995年2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