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3月0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夫(1)戰,勇氣也。一鼓作氣(2),再(3)而衰,三而竭(4)。彼(5)竭我盈(6),故克(7)之。
《左傳.莊公十年》
【註解】
(1) 夫:語助詞。
(2) 一鼓作氣:第一次擂鼓時,士氣最旺盛。
(3) 再:第二次。
(4) 竭:音「節」,全都沒有了。
(5) 彼:對方。
(6) 盈:豐盛,此指精力充沛。
(7) 克:打敗。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他的參謀曹劌(音「貴」)帶兵前往應戰。兩軍在長勺這個地方擺好陣勢,齊軍首先擂了第一次鼓,魯莊公在此時也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卻阻止他說:「不行。」直到齊軍擂過了三次鼓後,曹劌才說:「我軍此時可以擊鼓進攻了!」
當魯軍「咚、咚、咚」的戰鼓一響,馬上激起了士兵們的士氣,結果齊軍慘敗,狼狽而逃。接著曹劌看出莊王想乘勝追擊,馬上阻止的說:「現在還不可以!」接著他就下車,仔細觀察敵軍留下的車跡,和地上散落的旌旗,確定了無詐,才說:「現在可以追擊了!」果然此役把齊軍打得落花流水。
事後,莊公問曹劌擂鼓一等再等的原因何在?曹劌說:「打仗這種事,全憑著大伙兒一股勇氣,第一聲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正旺,第二聲鼓響,勇氣就會有些許的衰退,等到第三聲鼓響,大家的勇氣就已經沒了!當敵軍擊了第三聲鼓響,這時我們才剛擊第一聲鼓響,正是敵人士氣大減,而我軍勇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才能打敗敵人啊!」
「另外,我之所以會下車仔細觀看,是因為我擔心他們會有埋伏,故意引誘我軍上當。我看到他們的軍隊車跡混亂,旗幟也歪斜倒地時,才可以斷定他們是真的慘敗,才敢乘勝追擊啊!」後來,「一鼓作氣」就被用來比喻做事時要鼓足勇氣,勇往直前,才能一舉成功。
【討論】
(1) 曹劌在敵軍擊了第幾次鼓才命令自己的軍隊開始擊鼓?為甚麼曹劌一等再等,等到適當時機才擂鼓?
(2) 曹劌為甚麼一開始阻止莊王乘勝追擊?
(3) 回想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須要「一鼓作氣」的完成,才不會越拖越沒勁兒,永遠做不完?和同學分享看看。
【造句練習】
例:跑一百公尺競賽最須要選手一鼓作氣的衝刺了。
例:平常我們做事,如果都能一鼓作氣的做好,那就不會老是有事情做不完的困擾了。
【相似成語】
趁熱打鐵、一氣呵成
【課後時間】
動動腦,想想看:
曹劌論戰(猜一歇後語)
【參考解答】
一鼓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