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8月1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風沙常起,將遷都洛陽;恐留臣不從,乃議大舉伐齊,欲以脅眾。
魏主自發平城至洛陽,霖雨不止。丙子,詔諸軍前發。丁丑,帝戎服,執鞭乘馬而出。群臣稽顙(1)於馬前。帝曰:「廟算(2)已定,大軍將進,諸公更欲何雲?」尚書李沖等曰:「 今者之舉,天下所不願,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獨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無其辭,敢以死請!」帝大怒曰:「吾方經營天下,期於混壹,而卿等儒生,屢疑大計;斧鉞有常,卿勿復言!」策馬將出。於是安定王休等並殷勤泣諫。帝乃諭留臣曰:「今者興發不小,動而無成,何以示後!朕世居幽朔,欲南遷中土;苟不南伐,當遷都於此,王公以為何如?欲遷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楨進曰:「「成大功者不謀於眾(3)。」今陛下苟輟南伐之謀,遷都洛邑,此臣等之願,蒼生之幸也。」留臣皆呼萬歲。時舊人(4)雖不願內徙,而憚(5)於南伐,無敢言者;遂定遷都之計。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八・齊紀四》)
【注釋】
(1)稽顙(音起嗓):古時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居喪答禮時賓客行之,表示極度悲痛和感謝。顙,額頭。
(2)廟算:朝廷的重大決策。古代將興師動兵,均先齋敬於廟,進行卜算,然後才決定是否出兵,所以稱「廟算」。
(3)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此句引用秦商鞅之言。
(4)舊人:國人,就是與拓拔氏同興起在北方的氏族後裔。
(5)憚(音但):害怕。
【語譯參考】
魏孝文帝因為平城氣候寒冷,連六月天還在下雪,又經常狂風大作,飛沙漫天,所以想把都城遷到洛陽。但他擔心文武官員們不同意,於是提議大規模進攻南齊,想以此來脅迫大家。
孝文帝從平城出發,直到抵達洛陽,天一直下雨,沒有停過。二十八日,下詔令各路大軍繼續向前進發。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穿軍服,手持馬鞭,騎馬準備出發,大臣們趕緊在馬前叩拜勸阻。孝文帝說:「朝廷的重大決策已決定,各路大軍就要向前進發,你們還想說什麼?」尚書李沖等人說:「現在的行動,天下的人都不願意,只有陛下想這麼做。臣不知陛下獨自前行,將往哪裡去?我們有心為國而不知該怎麼說,只好冒死請求。」孝文帝大怒說:「我現在正經營天下,期盼能統一,你們這些文弱書生,卻屢次懷疑大計。斧鉞該使用時就用,你們不要再說了。」說完,鞭打馬將要出去。於是安定王拓拔休等人都流淚好言勸諫。孝文帝才告諭群臣說:「現在興師動眾,不是小事,如果有所行動而沒有什麼成就,要拿什麼留給後人?朕世代居住在幽朔,想南遷中原。如果不向南征伐,應當遷都到這裡,你們認為如何?願意遷都的站在左邊,不願意遷都的站在右邊。」南安王拓拔楨進言說:「「成就大功業的人,不和眾人計謀。」現在陛下如果放棄南伐的計劃,遷都洛邑,這是我們的心願,百姓的幸運。」群臣都高呼萬歲。鮮卑人雖然不願意遷徙中原,但是害怕南伐,沒有人敢說話。於是決定了遷都的大計。
【研析】
北魏孝文帝因自幼由漢人的太后馮氏養大,深受漢族文化影響,故親政後在文化上大刀闊斧。為了融合胡漢,統一中國,進行了多項重大的改革。其中一項就是遷都洛陽,他以平城為用武之地,氣候寒冷,不適合推行政治教化,而河洛為歷史名都,物富民豐,交通便利,便於經略海內,控制中原,所以想遷都。但北方人的風俗,留戀傳統的生活,要是遷都,會使他們受到驚擾,一定不願意。所以孝文帝巧妙的設計,以南伐為名,親自率領步、騎兵三十多萬,大舉南征。當然大家在不願意動干戈情況下,退而求其次,只好選擇願意遷都洛陽。
其實在人的習慣裡,要他重新去接受新的事物,多數人都不願意去接受,故北魏推行漢化,胡人多有不服,尤其是居於塞北的胡人,多抗拒漢化。因而洛陽與邊鎮的差距愈來愈大,結果爆發了六鎮之亂,自此北魏朝廷發生一連串內亂,被分裂為東魏與西魏。但實施漢化後,胡漢界線卻逐漸消弭,此對中華民族發展又別具意義。
【延伸思考】
1、人都習慣於舊有的事物,有的人要他去接受新事物,的確會有困難,你認為他們碰到的難題有哪些呢?
2、實行一項重大決策,總是會碰到正反兩方面的意見,當你碰到反對意見時,你會用什麼方法去說服別人?孝文帝的辦法可不可取?請舉例說明。
3、人的思考模式,生活習慣,多緣自於原生家庭,所以孝文帝想漢化。請你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受到家庭影響,然後與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32)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 (七)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九冊) 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